武汉大学文学院
来源:互联网

武汉大学文学院(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文学, Wuhan University),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街道八一路299号武汉大学振华楼,是武汉大学二级学院。现任院长为于亭。

武汉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1917年国立武昌高师设立的国文部。1922年调整为国文系。1927年组建国立第二中山大学时改称中国文学系。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成立时正式命名为文学院,闻一多担任首任院长。1953年,国家院系调整,组建新的中文系。1997年改建文学院。1999年与历史文化学院﹑哲学学院等合并为人文科学概论学院。2003年恢复文学院的建制。

截至2025年10月,武汉大学文学院下辖中国文学系、汉语言文化系,设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3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01人,其中专任教师80人,含教授30人,副教授27人,教师中有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国家各类高层次人才10名,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200余人。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设有12个二级学科,涵盖了国家核定的学科目录中除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之外的所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武汉大学中文学脉历史最早可上溯至1893年自强学堂的“文言文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了艰难曲折的近现代化改革之路。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正式向皇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片》,创立了近代新式学堂——湖北自强学堂。自强学堂早期设有方言、格致、算学、商务4门,经1896年改革后,学堂各门始有课程设置,据资料记载,自强学堂开设了方言、数学、汉文、体操等8门课程,其中汉文每周课时为9.6小时,占比约22.7%。

正式创建

1913年6月,教育部与湖北当局商定,以原方言学堂校舍开办国立国立武昌高师,武汉大学文学院的前身即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与1917年设立的国文部。1922年,武昌高师将原来的四部改为八系,国文部调整为国文系。1927年中共两党合作组建国立第二中山大学,国文系改称中国文学系。

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改组武昌中山大学,组建武汉大学。国立武汉大学成立初期仅设文学院、社会科学院、理工学院3个学院。文学院下设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并由闻一多担任首任院长。闻一多先生担任文学院院长时期,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延聘名师,二是建立相应的学科规范。在闻一多先生的努力下,很多学术名流先后在文学院任教,包括专治小学的黄侃直系弟子刘赜、擅长经学、诗词的刘异、研究词学著名的刘永济等先生;除此之外,还有从事新文学研究与创作的朱世臻、沈从文等先生,这也为文学院的繁荣昌盛奠定基础。同时,在闻一多先生的主持下,文学院先后制定了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的培养要求。

20世纪3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是武汉大学文学院的成长壮大期。刘博平、刘永济、刘异、徐天闵、谭介甫、朱东润游国恩苏雪林黄焯高亨冯沅君、叶圣陶、朱光潜席鲁思程千帆等著名学者曾在文学院任教。汉语言文字学和中国古代文学成为文学院的优势学科。

从学院初创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氛围浓厚,吸引了许多著名学者在文学院任教,除上文提到的几位先生,还包括杨树达黄侃、郁达夫、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周建人、徐天闵、谭介甫、朱东润、游国恩、苏雪林、黄焯、高亨、冯沅君、叶圣陶、朱光潜、席鲁思、程千帆等学者,为文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黄侃教授被誉为晚清“三大国学大师”之一,他与章太炎创立的“章黄学派”饮誉海内外。而汉语言文字学和中国古代文学也成为文学院的优势学科。

1953年,国家院系调整,武汉大学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同时组建新的中文系。50年代为武大文学院的鼎盛期。文学院形成了被誉为“五老八中”的学术中坚力量。“五老八中”的具体成员前后略有变化,主要有刘永济刘博平徐天闵陈登恪席鲁思、黄焯;程千帆沈紫曼刘绶松、胡国瑞、李健章周大璞李格非、张永安、缪琨等。由于具有群体优势,文学院的教学科研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1981年,武汉大学汉语史学科获准设立博士点,成为全国最早的博士点之一;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于1990年被批准为博士点。1997年,武汉大学改建文学院。1999年,武汉大学文学院与历史文化学院﹑哲学学院等合并为人文科学概论学院。

2000年,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被批准为博士点;2001年,文学院正式设置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武汉大学文学院恢复建制;同年,武汉大学文学院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在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进入全国前十强。2007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获国家重点学科称号,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被列入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09年,“武汉大学中国语情监测与研究中心”依托武汉大学文学院成立,这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语情中心。

2014年7月,国家语委批准成立部校共建的“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稳中有进,被评为A-。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5年10月,武汉大学文学院下辖中国文学系、汉语言文化系,设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3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10月,武汉大学文学院有教职工101人,其中专任教师80人,含教授30人,副教授27人,教师中有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国家各类高层次人才10名,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冷门绝学传承教师团队(负责人:于亭

教育部特聘教授:方长安、金宏宇

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李遇春

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李建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方长安、金宏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李遇春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鲁小俊

国家教学名师:李建中

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李建中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方长安、吴光正、赫琳

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李遇春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方长安、陈文新

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沈相辉

湖北省“七个一百”(哲学社会科学类)人才工程入选者:方长安

湖北省教学名师:李建中

宝钢奖全国优秀教师:李建中

武汉市“武汉英才”计划:沈相辉

教学建设

专业建设

截至2025年10月,武汉大学文学院建设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个,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各一个,并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和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

国家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湖北省品牌专业:汉语言文学

课程建设

截至2023年6月,武汉大学文学院共有12门院内专业课程以及由文学院教师主持的2门全校基础通识课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总数位居武汉大学第一。学院在课程建设方面获2018年首届最美慕课——首届中国大学慕课精彩100评选展播活动二等奖三等奖各一名。2022年度省级一流课程认定已达3门,MOOC上线2门。已形成了校级慕课立项、省部级精品课程打磨、国家级一流课程认定的梯级课程建设体系。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6月,武汉大学文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第八届湖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武汉大学杰出教学贡献校长奖5项,4人荣获武汉大学“查全性教授1977纪念奖”,15人次获年度优秀教学业绩奖奖励,学院连续7年获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评估一等奖或A类。

实践教学

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实践教学中心筹建于2005年,是学校和文学院两级组织领导下的教学机构,负责系统设计、全面管理和具体实施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中心立足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兼顾其他人文科学概论,服务全校人文素质教育。着力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体验训练为主导,以素质提高和能力训练为核心,以培养复合型创新性国际化人才为目标,与课堂教学相配合,融传授知识、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和开启智慧为一体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中心现已建成一个以自主研发的巨大教学资源库为支撑的实践教学局域网络系统、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中心、一个语言实验室,一个多功能演练厅、一个教学资源陈列室、一个教学资源制作室、多个视听室和学生活动室,以及三个固定实践教学基地,总面积达1218.1 m2,仪器设备和软件资源总值达687万元,各类仪器设备835台套。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6月,武汉大学文学院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下设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写作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古典文献学十个二级学科,涵盖了国家核定的学科目录中除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之外的所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湖北省优势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湖北省特色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中国古代文学

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湖北省优势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

湖北省特色学科:中国古代文学

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写作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古典文献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写作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古典文献学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国际中文教育、中文创意写作(含写作学、影视写作文化创意产业与写作三个方向)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武汉大学文学院综合资源中心前身是武汉大学文学院资料室。2016年6月资料室完成书刊的回溯建库工作, 2017年12月资料室更名为综合资源中心,2018年 3月正式加入武汉大学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全面实现了中心所藏各类型文献的自动化管理。综合资源中心收藏以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等专业为主,涉及相关学科的图书、期刊以及学位论文等专业性文献,中心本着“书香传雅韵,服务融真情”的服务理念,为校内外所有读者提供专业、热心服务。截至2022年12月,武汉大学文学院综合资源中心收藏各类文献资料有11万多余册,其中中文图书80000多册(含民国图书1500多册),外文原版图书1100多册,中文合订本期刊16000多册,外文合订本期刊80多册,收藏古籍18000多册,硕博毕业论文3000多册。综合资源中心设有书刊室(502室)、古籍室(503室),其中书刊室设有图书外借区、阅览区、计算机检索区,阅览座位有五十多个,并配有电脑检索机3台。

学术期刊

《长江学术》

《长江学术》是武汉大学主管主办、武汉大学文学院承办的语言文学类学术期刊。2002年创刊时为集刊,2006年创办季刊,2025年变更为双月刊。《长江学术》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长江学术》(英文刊名:Yangtze River Academic)被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国际文献目录(MLA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和期刊目录(MLA Directory of Periodicals)、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收录。重点刊发中国语言文学研究领域的一流成果,以“追求新世纪学术理想”为宗旨,传统和现代、理论与实证并重,强调学术性、前沿性和创新性。

《写作》杂志

《写作》杂志经教育部于1981年批准创刊(<81>教高一字003号),是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写作期刊。长期以来,杂志是专门刊登写作理论、写作教学或作文理论、作文教学类文章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写作学科的核心期刊。杂志创刊时为双月刊,1985年起改为月刊,2002年改为半月刊(上半月重在提高,下半月重在普及),2014年改为旬刊,2018年4月改为双月刊。 截至2018年,共出版632期。冰心、叶圣陶、周扬、吕叔湘王蒙茹志鹃等众多著名作家和学者为杂志撰稿。1989、1991、1992、1994和1995年曾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有写作学理论、创意写作研究、作家文论和创作谈、文学创作研究、非虚构写作研究、写作语言研究、写作教学与教育研究、海外写作动态、作家文论与访谈、名篇写作解析、新媒体写作、数字化时代创作等等栏目。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6月,武汉大学文学院除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直属的古籍研究所之外,学院拥有的省部级重点基地和平台还有:教育部语信司和武汉大学共建的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高端智库、湖北省语言信息研究基地、湖北省现代人文资源整理调查基地、中国语言文学实践教学中心(省级示范中心)及9个校级研究机构。

国家语言文字智库: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25年10月,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结果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正式公布。武汉大学文学院5项课题获批立项,涵盖中国文学、区域国别学和国际问题研究学科。其中,吕思勉教授的《元杂剧版本源流考论与数据平台建设》、陈水云教授的《百年欧美中国词学学术史研究》等两项课题获重点项目立项;汪树东教授的《中国当代生态诗歌研究(1978—2025)》、张晶副教授的《东南亚华文文学选本研究》、裴亮副教授的《日本外务省藏晚清民国涉日文人群体解密档案的整理与研究》等三项课题获一般项目立项。

2025年10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表彰第十四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通报》。武汉大学文学院共有83项成果入选。我院共获奖11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获奖总数居武汉大学第二。

合作交流

2025年10月20日,武汉大学文学院邀请作家@匪我思存 ,举行武汉大学文学院中文创意写作行业导师受聘仪式,并开展 “网络文学新变之我见”的主题讲座。

2025年10月18日至19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海南师范大学召开。武汉大学文学院高文强教授、袁劲副教授、马麟博士后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进行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会的换届工作,武汉大学文学院高文强教授当选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陈水云教授、葛刚岩教授、袁劲副教授当选为学会理事。

2025年7月9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计划”入选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圣元研究员作客武汉大学文学院,为师生带来题为“从中国文体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五大突出特征”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李建中教授主持,高文强教授、王怀义教授、刘春阳教授、袁劲副教授、朱俐俐副教授等师生参加讲座。

2025年6月21日,由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华美学学会青年美学专业委员会、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关键词·文艺美学的经典关切与时代新变”2025美学论坛在武汉大学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中国4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期刊社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以中西方美学的关键词为线索,就文艺美学的经典问题、前沿理论、发展方向展开深入探讨。

2025年5月25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长聘副教授李国华应邀到武汉大学文学院,为该院师生带来题为《鲁迅〈孔乙己〉释读》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严靖副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师生及多名武汉大学外校学者参加讲座。

文化传统

院徽院训

院徽

武汉大学文学院院徽由篆书体“武汉大学文学院”的字样组成。

院训:“宣之乎斯文,君子以经纶”

“宣之乎斯文,君子以经纶”,上句取自陆机的《文赋》,下句取自《周易·屯》“以表达学院文章林府,丽藻彬彬,斯文在兹,和君子进德修业,在天造草昧之中乾进经纶的理想。”体现了武大文院始终能秉承旧训,培养杰出人才,谋求人类福祉,推动社会进步的初心与使命。

文化活动

2025年9月29日,武汉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及武汉大学附属学校百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在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报告厅顺利开展“传承抗战精神,砥砺强国担当”主题党日活动。

2025年5月18日晚,武汉大学文学院本科教学办公室组织2023级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共130名本科生,赴武汉琴台大剧院集中欣赏意大利音乐剧专业《神曲》。

2025年4月3日,武汉大学文学院“青马工程”培训班、“文韵新语”青年讲师团联合成立大会在文学院振华楼二楼一会议室举行。校团委书记韩琦老师,文学院党委书记王三礼老师,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黄路漫老师,文学院副院长(挂职)、导师团牵头人刘春阳教授出席本次活动。文学院“青马工程”“青年讲师团”导师团成员、文学院“青马工程”培训班首期学员、“文韵新语”青年讲师团学生讲师参加活动。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

学院简介.武汉大学文学院.2023-12-31

院系聚焦·文学院 | 【文赓百卅】院史梳理:文脉赓续,履践致远.微信公众平台.2025-10-29

学院领导.武汉大学文学院.2025-10-29

111文学院(2026年).武汉大学研究生院.2025-10-29

学院环游|人文科学学部——文学院.微信公众平台.2025-10-29

历史沿革.武汉大学文学院.2025-10-29

武大语情中心:孜孜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武汉大学文学院.2025-10-29

文学院管理机构设置.武汉大学文学院.2025-10-29

于 亭.武汉大学文学院.2025-10-29

方长安.武汉大学文学院.2025-10-29

金宏宇.武汉大学文学院.2025-10-29

李遇春.武汉大学文学院.2025-10-29

李建中.武汉大学文学院.2025-10-29

武汉大学 鲁小俊.武汉大学教师主页.2025-10-29

吴光正.武汉大学文学院.2025-10-29

赫 琳.武汉大学文学院.2025-10-29

陈文新.武汉大学文学院.2025-10-29

沈相辉.武汉大学文学院.2025-10-29

【学在武大】文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成效显著.武汉大学新闻网.2025-10-29

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实践教学中心.武汉大学文学院.2025-10-29

武汉大学文学院综合资源中心.武汉大学文学院.2025-10-29

刊物简介.《长江学术》编辑部.2025-10-29

期刊介绍.武汉大学《写作》杂志社、中国写作学会.2025-10-29

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文学院.2025-10-29

研究机构.武汉大学.2025-10-29

我院5项课题获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武汉大学文学院.2025-10-29

我院11项成果入选第十四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武汉大学文学院.2025-10-29

#匪我思存受聘武汉大学文学院导师#.新浪微博.2025-10-29

我院教师参加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武汉大学文学院.2025-10-29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圣元研究员应邀来院讲学.武汉大学文学院.2025-10-29

“关键词·文艺美学的经典关切与时代新变”2025美学论坛成功举办.武汉大学文学院.2025-10-29

北京大学李国华教授来我院讲学.武汉大学文学院.2025-10-29

新生报到 | 以文学为舟 扬帆迎新程.微信公众平台.2025-10-29

传承抗战精神,砥砺强国担当.武汉大学文学院.2025-10-29

品《神曲》雅韵,寻文心真章.武汉大学文学院.2025-10-29

文学院“青马工程”培训班、“文韵新语”青年讲师团联合成立大会举行.微信公众平台.2025-10-29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