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庄繁(1876年5月10日~1945年11月20日,日文名:ほんじょう しげる,英文名:Honjo Shigeru),兵库县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日本甲级战犯,曾任日本关东军司令官。
本庄繁于1907年完成学业。他曾在中国多地担任驻华使馆副武官,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经验,被称为“中国通”。他曾在日军参谋本部中国组和满蒙组任职,并在1918年晋升为陆军大佐。1921年,他成为张作霖的军事顾问,并在1924年调任步兵第4旅团旅团长。1927年,他晋升为陆军中将;次年,他担任陆军第10师团师团长。1931年,他被任命为关东军司令官,策划并实施了九一八事变,导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2年,他调任军事参议官。1933年,他成为天皇的侍从武官长,并在同年晋升为陆军大将。本庄繁参与了多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并对日本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有重要影响,因此获得了日本颁发的多个勋章。1945年11月20日,日本战败后,本庄繁被盟军以甲级战犯罪名逮捕,在东京原参谋本部军事学院自杀,逃避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本庄繁于1876年5月10日出生于日本兵库县,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他是家中的长子。1897年,本庄繁成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9期毕业生,该校以培养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思想著称。他与侵华头目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阿布信行、松井石根一起,被称为陆士九期的“五员大将”。
军事生涯
1907年陆军大学毕业后,本庄繁以驻华使馆副武官的身份活动于北京、天津、上海、汉口、南京等地。1908年,本庄繁任日军参谋本部中国组成员、满蒙组长;1918年晋升为陆军大佐,任参谋本部中国课课长。1913年,他任日军参谋本部中国组和满蒙组组长,负责收集和分析中国的政治、军事情报。1919年,本庄繁晋升为陆军大佐,并担任参谋本部中国课课长。1921年起,他担任张作霖的军事顾问,并在次年晋升为陆军少将。1924年调任步兵旅团旅团长,1927年晋升为陆军中将,1928年任日本驻中国公使馆武官。
1931年8月1日,侵华老手、在日本军界中素有“中国通”之称的本庄繁中将,被任命为新一任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从1921年起做过张作霖的军事顾问,1925年至1928年期间担任日本驻华使馆武官,对东北军的内情可以说是非常了解。由他来出任关东军司令官,负有指挥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特殊使命。本庄繁上任前,先受到日本军队最高统帅天皇的亲自接见,又在陆军省、陆军参谋本部会晤了许多军界要人,充分领会到上峰的侵略意旨之后,于8月20日到旅顺关东军司令部正式就任。此时,关东军内的密谋分子按照预定的具体攻击目标,已经提前做好了分工。由独立铁道守备队第二大队川岛正中队负责攻占北大营;第二师团29联队进攻沈阳市区。在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爆炸铁路,引发事变导火索的任务,则交给了工兵出身擅长爆破技术的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沈阳以外其他地方的日军,也都相应地完成了行动准备。
1931年9月7日,本庄繁开始对关东军各部队进行战前视察,检阅日军的战备状态。9月13日,在独立铁道守备队司令部驻地公主岭,本庄繁指示守备队司令官森连中将,声称满蒙近日局势不稳,对企图威胁铁路和附属地安全的“匪贼”,关东军要主动采取断然的措施。九一八事变爆发前的当天上午,本庄繁在辽阳训令第二师团官兵:“万一发生事变时,望各部队务必主动采取积极行动。”第二师团和独立铁道守备队是关东军两大主力部队,本庄繁发出以上训示,是发动九一八事变前的战争动员令。
1932年7月28日,他调任军事参议官。1933年4月6日,本庄繁担任裕仁天皇的传从武官长;6月19日晋升为陆军大将;1945年任天皇的枢密顾问官。1945年11月20日,本庄繁在东京原参谋本部军事学院自杀,逃避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
相关事件
日俄战争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本庄繁积极请战要求到中国的前线参加战斗,以中尉的身份率部前往中国东北参加对俄作战。日俄战争以日本胜利而告终,战争结束后,由于本庄繁在战场上表现英勇,被选入陆军大学继续深造。在这所培养武士道精神的大学里,与侵华战争的狂热分子板垣征四郎和土肥原贤二成为同期学员,他们的结识,为日后合谋侵华打下了基础。
日俄战争后,日本从俄国手中获取了南“满铁”路及附属地,并组建关东军,用刺刀维护“满铁”对我国东北进行疯狂的掠夺。为了把中国东北变成其真正的利益线,在中国东北策划“满蒙独立”,企图以满洲军阀张作霖为傀儡。因为张作霖既拥有武装实力,又坚决反对革命,是可以利用的工具。于是对张作霖采取威胁利诱的手段进行拉拢。本庄繁就是日本侵略者安插在张作霖身边的重要人物。本庄繁不仅深得张作霖的信任,对奉军的兵力、编制、装备、作战能力及人事一清二楚。他秉承日本政府和军部的旨意,积极从事侵略中国的活动,也深得日本军部首脑的赏识。
对华侵略活动
1907年,本庄繁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后,被选派为军事研究生,并以日本驻华使馆副武官的身份深入中国进行情报刺探。1908年9月任参谋本部附,12月任参谋本部部员,在北京、上海从事情报活动。在1913年,他开始在参谋本部中国组和满蒙组任职,参与制定对华侵略政策。1919年,他调任步兵第十一联队联队长,并率部随关东军进入中国东北。
制造大沽口事件
1926年3月,冯玉祥组成国民军联军,与张作霖的军队在平津一带不断作战。奉系军队属下的渤海舰队企图掩护陆军在天津登陆,被国民军联军击退。张作霖想到了本庄繁,请求日本军队给予支持,本庄繁凭军人的直觉,意识到这是一个进军渤海、直指华北的好机会,两人一拍即合。当晚,本庄繁急电日本参谋本部,请求日本军舰掩护奉系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日军参谋本部很快给予回复,表示全力支持。日军派遣军舰,联合张作霖的军舰驶抵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联军阵地,却遭到反击。被击溃后,日本政府以国民联军击伤日本军舰为借口,纠合美、英等八国列强,向中国北洋军阀执政政府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等无理要求,于是大沽口事件爆发。由于一手制造了“大沽口事件”,本庄繁受到军部首脑的赏识,1927年3月,本庄繁晋级为陆军中将,1928年2月,被任命为第10师团师团长。
九一八事变
本庄繁是在九一八事变前最紧要的时刻被任命为关东军司官的。因为日本人看到,张作霖“未必是孙文主义者,但却同样希望中国统一,立场横扫在满洲的苏联及日本势力”,即使让他退回东北,他也“未必和日本相安无事”。关东军参谋河本大佐后来在供词中说:“一定要杀死头目,看透了除此以外,没有解决满洲问题的办法,只要干掉张作霖就行”。1928年6月,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了返回东北途中的张作霖,史称“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是日本侵略“满蒙”的“最高政策”产物,从此揭开了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
张作霖被炸死后,张学良继承父业就任东三省保安司令,1928年12月29日,毅然宣布“东北易帜”。张学良打乱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吞并中国东北的阴谋。日本认为要尽快解决“满洲问题”,除行使武力外别无他途。1931年6月19日制定了《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并先后挑起“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为行使武力寻找借口,战争一触即发。
1931年8月,日本军部作出了一项重要的人事调整。于8月1日,任命谙熟中国东北情况的本庄繁中将为关东军司令官,为发动侵略战争作军事部署。8月1日,日本天皇亲自授予本庄繁任第九任关东军司令官。临行前,本庄繁亲自与日本政界、军界高官接触,就“满蒙问题”交换了意见。在对各方人士的意见心领神会之后,于15日同前关东军司令菱刈隆在东京办理交接手续,动身前往中国东北。
战前部署与动员
本庄繁对能担任“占领满洲的领导任务”的关东军司令官“感到很荣幸”,他是带着效忠天皇的意愿和军部的“厚望”来到东北的。有两种意见:一是军部渴望迅速解决“满蒙”,“吃”下东北三省;二是内阁主张缓一点儿解决,在“内外”谅解的情况下,夺取东三省。两种意见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侵占全东北。因此,本庄繁上任后即刻采取行动。分别听取了安插在张学良身边的“顾问”柴山兼四郎和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报告和石原莞尔对解决“满蒙问题”的意见,以及关东军内部的意见情况。并向部属训示说:“近来‘满蒙’的形势渐告紧迫,不容一日偷安,我关东军的责任真可谓既重且大。本职深深有所期待,信赖我精锐之将士,望同心协力,以忘我精神应付局面,共同为伸张国运做出贡献。”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都认为,新司令官是可以信得过的人。
本庄繁决心拿下“满蒙”,并果断采取行动。他频频向部下发表训示,做战斗前的思想动员;同时进行军事检阅,鼓舞士气。9月7日起,本庄繁在石原、板垣等人陪同下,对关东军各部队以及铁路警备队进行了为期12天的视察检阅,先后到海城、鞍山、本溪、公主岭、长春、奉天、辽阳等地。与此同时,命令驻奉天关东军独立守备队在奉天北郊中国东北军北大营附近进行所谓的军事演习。9月13日,本庄繁偕板垣、石原等一行9人赴长春视察,在给独立守备队司令官森连的训示中说:“查最近匪贼跳梁益甚,不仅妨害铁路运行,并且多次窥视我附属地,诚堪忧虑。对于敢于轻视我军威严之此类不逞之徒,应采取断然措施,以求完成铁道守备任务,同时消除帝国侨民之不安。”
发动九一八事变
9月18日晚10时20分,关东军以“贼喊捉贼”的惯用伎俩,自炸铁路,以此为借口,关东军发起对中国守军北大营和奉天城的进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9月18日晚11时50分,本庄繁接到报告后,一面命令参谋长三宅光治召集各参谋到司令部召开紧急会议,一面让石原莞尔打电话命令驻辽阳的第二师团紧急支援,进攻奉天。
紧接着本庄繁又下命令关东军全线同时出动,除第二师团奉命进攻奉天外,第三旅团第四联队及骑兵第二联队进攻长春,独立守备队第三大队进攻营口,独立守备队第四大队进攻凤凰城和安东。布置关东军的作战任务后,本庄繁没有坐等战况发展,而是电告日本驻朝鲜军司令官林铣十郎大将,请他迅速率部“越境作战”支援关东军。随后,本庄繁向参谋本部报告了关东军的情况,并称“我军主力,将扫荡‘满铁’沿线之中国军”。凌晨3时30分,本庄繁率领三宅参谋长、石原莞尔等,与驻旅顺步兵第三十旅团一起,乘专列由旅顺奔赴奉天。
9月19日上午,本庄繁赶到奉天时,板垣征四郎已指挥日军占领了北大营和奉天城。中国军队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下,均主动弃营撤退,致使日军以极小的损失,迅速占领了奉天。
关东军占领奉天后,本庄繁立即将关东军司令部迁往奉天,以便坐阵指挥。同时,对将士进行了一系列人员调整,任命第二师团长多门二郎中将为奉天卫戍司令,任命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为临时奉天市市长,负责维持市内秩序。并将提前准备好的以本庄繁的名义发布的安民布告,在沈阳城内到处张贴。在这篇布告中,本庄繁极力掩盖事变真相,谎称:中国军队“爆破”“南“满铁”路”,“悍然袭击日本守备队”,“甘为祸首”。换句话说,本庄繁把一切罪过推诿于中国的东北边防守备队的炸轨挑衅。然后又花言巧语地欺骗说“夫我军欲膺惩者,彼东北军而已”,关于民生问题,要“拥护其福利,爱抚其身命”。布告系由木板印刷,可见事先准备的周密。
帝国主义强盗,一面说得好听,一面随便开枪杀人和抢掠。关东军占领奉天后,即大行烧、杀、奸、抢之道,犯下滔天罪行。“凡与日人在东北经营事业有妨碍者,日人无不乘机占领,或破坏之”;对于青年学生“尤肆意蹂躏,男生被残杀,女生被奸污者,不可指数。”关东军从中国银行掠夺四千万元白银,从张学良官邸抢走6个金库。据不完全统计,仅官方财产损失就在17亿元以上。东北军飞机、火炮、战车、枪械以及大批弹药、粮秣都落入日本侵略者之手。
侵占东北全境
随着奉天的沦陷,关东军更加耀武扬威。本庄繁按照事先制定的作战计划,命令向长春以南的铁路沿线重要城镇进行突然袭击,短短的时间里关东军相继侵占了安东、凤城、本溪、辽阳、海城、营口、抚顺、铁岭、四平、公主岭以及其他重要城市。
在进攻沈阳城的同时,进攻长春的准备也同时进行,关东军主力第三旅团、日本警察、在乡军人、青年联盟都严阵以待。驻公主岭的关东军骑兵,也急行开到长春。关东军如此调兵遣将,南岭和二道沟的中国驻军“事前毫无戒备,当时都安然进入梦乡”。19日晨4时45分,轰然炮响,关东军突然开始袭击二道沟及南岭方面的中国军队。二道沟和长春的中国宫兵奋起抵抗。南岭炮兵虽接到“不抵抗命令,但激于爱国热情,还炮反击,起而应战,激战数小时,双方均有伤亡。因事前无准备,加之接到吉林边防军副司令熙洽的撤退命令,中国军队冒死突围,且战且走,在一天的激战中,日本侵略军死伤145人。当中国军队撤退时,许多群众恐怕日军杀戮,也弃家逃走,而敌人不分兵民,一律用野炮轰炸,机关枪扫射,沿途尸体纵横,血迹斑斑。
长春沦陷后,本庄繁下令进攻吉林。代理军政大权的参谋长吉林省政府委员熙洽,借口遵照蒋介石不抵抗的指示,进行判国投敌活动。他不仅不进行抵抗,反而暗地与关东军勾结。欢迎关东军和平进入吉林。到9月23日,关东军又攻陷了齐齐哈尔,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沦入日军之手。
12月中旬,日本政局发生了变化,若槻内阁倒台,犬养毅内阁成立。新任军部首脑支持关东军进占锦州,并增派了大批部队进驻中国东北。12月28日,本庄繁再度下令攻打锦州,并于1932年1月3日攻占锦州。这样,山海关外的全部辽西地区也迅速被关东军所占领。
建立“伪满洲国”
确立“建国方案”
日本帝国主义一直觑觎中国东北,将其视为日本的“生命线”和“利益线”。在1931年4月制定的日本参谋部形势判断中,曾提出了分三个阶段亦即三种形式逐步吞并中国东北:一是扶植卖国集团,成立亲日政权;二是建立“脱离中国本土”的“独立国”,即扶植傀儡政权;三是吞并中国东北,划入日。本版图。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在军事上占领东北轻易得手的情况下,用什么样的形式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成为侵略者关注的问题。1931年10月6日下午,本庄繁与“满铁”总裁内田的会谈,决定了建立新政权的形式,本庄繁提出如下原则:“一、满蒙完全脱离中国本土;二、满蒙统一于一个政权;三、表面上由中国人统治,实质上则须掌握在我们手里……至少也要掌握军事、外交、交通的实权。”同时他恳求内田康栽:“此次事变的结局,从我国目前的大局来看,最终还须烦请阁下尽力,希望阁下能体察我之诚意,进京后与政府要员充分交换意见,竭力帮助为盼。”本庄繁提出的这一伪满洲国的建国原则,始终贯穿伪满洲国的建立及其长达14年殖民统治全过程。这次会谈让“满铁”和关东军军财一体,对后来的事变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伪满洲国建立原则确立后,关东军便开始行动。本庄繁指令关东军勾结“满铁”中的侵华积极分子,炮制了若干有关“新国家”建立和治理的具体方案。先后起草了《满蒙共和国统治大纲草案》《满蒙自由国建设方案大纲》和《东北自由国建设纲领》等。这些“新国家”方案的要点是:第一,建立一个完全脱离中国行政统治的“满蒙独立国”;第二,“新国家”的疆域首先包括中国东北四省区,将来扩大到内外蒙;第三“新国家”采取“文治主义”的所谓“民主政体”;第四,最重要的是“新国家”的内政、外交大权(包括军事、行政、外交等),必须完全在日本的控制之下。主要内容是:1.设置伪“满蒙中央政府”,以溥仪为“元首”,给以总统之类的称号;在伪中央政府中设置参议府,以便由日本参议传达日本帝国主义的意志。2.建立名副其实的“独立国家”,以脱离中国本部。但为避免与《九国公约》及《国际联盟章程》相抵触,应伪装成中国人本身的内部分裂。3.“国防军”以日本充任,其费用由“满蒙中央政府”负担。4.驻“满蒙”的日本官厅,要采用都督制或总督制,但如不可能时,则在关东军内部设置政务部,在关东军司令官的直辖下掌管产业及交通等。
挟持废帝签订《溥仪·本庄密约》
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已有计划利用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作为新政权的首脑。事变后,本庄繁命令板垣征四郎和土肥原贤二秘密转移溥仪至安全地带。溥仪在土肥原贤的操控下离开天津,最终被带至东北。到达后,溥仪遭到软禁,与外界隔绝。在日本的强迫下,溥仪签署了一份秘密协议,将东北的国防、治安、交通等关键权力转让给日本,实质上是将东北地区出卖给日本,成为其殖民地。这份协议是后来伪满洲国与日本签订的“日满议定书”的基础,且被严格保密。
伪满洲国的建立
九一八事变后,本庄繁根据日本军部的指令,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行动以建立伪满洲国。他利用汉奸推动“独立运动”,组织地方维持会,促使东北各省宣布独立,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本庄繁通过威胁利诱等手段,迫使当地官员合作,包括任命赵欣伯为奉天市市长,袁金铠为辽宁省地方维持委员会委员长,以及熙洽为伪吉林省长官;他还会见了张景惠,以武器和资金为诱饵,确保其支持。1932年1月,本庄繁主持召开“建国幕僚会议”,讨论建立“新国家”的相关条款和纲领。随后,召开了所谓的“建国会议”,即“四巨头会议”。在本庄繁的指示下,成立了“东北行政委员会”作为过渡机关,张景惠被任命为委员长。1932年2月25日,该委员会发表了国体实施方案,确定了“满洲国”的国名、元首称号、国旗、年号等。1932年3月1日,本庄繁以“满洲国政府”名义宣布“建国宣言”;3月9日,关东军扶植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同日公布了伪满洲国《政府组织法》。依此设置国务院及其所属民政、外交、军事、财政、实业、交通、司法7部,对省公署和各警备区也进行了调整。
二·二六事件
1936年2月26日黎明时分,以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的近卫步兵第三联队为中心的1500名日本军人,袭击了首相官邸等数处枢要部门,杀害了内大臣斋藤实、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和大藏大臣高桥是清,重伤天皇侍从长铃木贯太郎,之后占据永田町一带达四天之久。这些人起事的目的是“尊皇攘夷”,实行“昭和维新”,实际上起事的缘由却是皇道派与统制派之间、部队军官与幕僚军官的长期倾轧,以至最终反目,酿成震惊天下的突然事件。
政变爆发40分钟后,天皇侍从武官本庄繁大将就从副官中岛铁藏少将那里得知出事的消息,他让中岛立即给天皇的贴身侍从甘露寺受长打电话。甘露寺连忙叫醒尚在睡梦中的裕仁天皇,简要地汇报了局势突变的情况。裕仁一边嘟哝说“终于还是干起来了”,一边穿上缀有四颗星的陆军大元帅军服,起身前往皇宫政务室。
早6时,本庄繁、宫内大臣木户、内相汤浅、侍从次长广幡全都赶到皇宫,向天皇汇报情况。本庄已经吓得嘴唇上一丝血色都没有,他告诉裕仁,首相、藏相、内大臣和侍从长等重臣都已遭到袭击,生死不明。36岁的天皇皱着眉头,气愤地说:“这是从未有过的不祥之举。要立即平息,使军队恢复正常。”然而,本庄繁并没有按照裕仁的指示迅速镇压叛乱,这不仅是因为他在思想上同情叛乱军人,而且还因为他的女婿山口一太郎大尉也卷进了叛乱活动(山口后被判处无期徒刑)。
切腹自尽逃避审判
1945年11月20日,本庄繁接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传审的第二天,在东京盟军占领指导处切腹自杀。1946年4月2日,他的秘书河村出庭,向法庭提交本庄繁自杀40天前(1945年10月10日)写的遗书。遗书中本庄繁把九一八之责任推给中方,称中国东北边防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沟之路段,是因为中国排日运动引起,而关东军迅速反扑,全是自卫行动。本庄繁没有勇气面对司法裁判,也没有勇气承认九一八的真相。本庄繁企图用自杀来保持武士的“荣誉”,来为天皇“尽忠”,他也想通过自己临死的遗书来掩盖那段侵略历史。本庄繁的这种行为,是日本右翼势力的代表。
人物评价
本庄繁指挥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用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把侵略计划变成现实,从而实现了明治天皇之遗策及日本帝国主义多年来的侵华梦想。日本侵略者把本庄繁奉为功臣,中国人民及其他被侵略者说他是战争罪犯,也皆因于此。本庄繁临死还不忘为日本侵华辩护,替军部推卸责任,说明他是一个至死不悟的军国主义分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高培评)
本庄繁作为伪满洲国始作俑者尽管因为畏罪自杀而没有受到正义的惩罚,但他对中国东北、中华民族、全世界的和平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人们是不会忘记的,他将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伪满皇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沈燕评)
参考资料 >
本庄繁.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9-08
“帝都不祥事件”:1936年日本二二六兵变.微信公众平台.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