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峡谷国家公园
来源:互联网

大峡谷国家公园(英文名: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是一个集地质、生态、自然美景和生物栖息地为一体的国家公园,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科罗拉多高原西南部,占地面积4932.7平方千米,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自然遗产。

1893年,大峡谷国家公园被命名为国家级森林保护区。1908年,由富兰克林·罗斯福提议,在大峡谷建立了国家纪念公园。1919年2月26日,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将大峡谷最深最壮观的一段长约170公里的区域划为大峡谷国家公园。1979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第Ⅶ、Ⅷ、Ⅸ、Ⅹ项规定,大峡谷国家公园作为自然遗产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云台山风景区与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正式缔结为姐妹公园,并于2017年续签。2025年7月13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峡谷国家公园证实,大峡谷北缘的一座历史悠久的旅馆已被野火摧毁。

大峡谷国家公园是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一部分,在600万年的地质活动和科罗拉多河地壳隆起的侵蚀作用下形成,全长蜿蜒曲折445千米,宽200米~30千米,深约1500米。大峡谷呈V字形,大体呈东西走向,东起科罗拉多河汇入处,西到内华达州界附近的格兰德瓦什崖附近。大峡谷国家公园有高原、平原、沙漠、森林、火山锥、熔岩流、溪流、瀑布等多样的自然特征。多样的地形造就了同样多样的生态系统,园内野生动物、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是许多稀有或濒危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这里生长着1000多种植物,有桧柏偃松仙人掌科云杉冷杉属,还有76种哺乳动物、299种鸟类、41种爬行纲两栖纲,以及16种鱼类。

成因

科罗拉多河穿透了大峡谷层层累积的地表,抵达诺曼·麦克林口中的“时间地基”。只需看上一眼,十亿年的历史尽在眼前,包括远处河边的前寒武纪岩床,以及峡谷边缘只有一百万年历史的化石沙土。地球上最古老的一些岩石就位于大峡谷底部。在数百米深的地方,岩石均由沉积物形成。这些岩石形成三亿年后,被巨大的地质力量抬起,形成一片广袤的山脉。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山渐渐被侵蚀为平原。大约十亿年前,平原再次升高,成为第二片群山。数百万年过去,这些山脉也在风雨的侵蚀下中慢慢消逝。后来,整个地区沉入内海之中,而原始贝类则在海底变成化石,最终硬化为页岩。无数个日日夜夜之后,这片地区再次被抬升为高原;以前的海底隆起,成为山顶,而远古的岩石则被埋在了山下。

大峡谷是在600万年的地质活动和科罗拉多河地壳隆起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是地球上最壮观的地质奇观之一。峡谷中暴露的岩层记录了北美大陆早期几乎全部的地质历史,尤其是沿崖壁露出的从前寒武纪新生代地球演化历史中各个时期的地层,其水平岩层可以追溯到20亿年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并含有不同地质年代的生物化石,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

历史沿革

发现历史

科罗拉多河穿透了大峡谷层层累积的地表,抵达诺曼·麦克林口中的“时间地基”。只需看上一眼,十亿年的历史尽在眼前,包括远处河边的前寒武纪岩床,以及峡谷边缘只有一百万年历史的化石沙土。

地球上最古老的一些岩石就位于大峡谷底部。在数百米深的地方,岩石均由沉积物形成。这些岩石形成三亿年后,被巨大的地质力量抬起,形成一片广袤的山脉。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山渐渐被侵蚀为平原。大约十亿年前,平原再次升高,成为第二片群山。数百万年过去,这些山脉也在风雨的侵蚀下中慢慢消逝。

后来,整个地区沉入内海之中,而原始贝类则在海底变成化石,最终硬化为页岩。无数个日日夜夜之后,这片地区再次被抬升为高原;以前的海底隆起,成为山顶,而远古的岩石则被埋在了山下。

大约六百万年前,科罗拉多河开始渗透地表,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河水一寸寸冲刷,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大峡谷。

早在5000年前,沙漠游牧民族就留下由峡谷柳枝制成的动物小雕像,一般认为这些小雕像可能和狩猎仪式有关。

人类在大峡谷居住了4000多年,约公元前2500年,这里的居民在红墙生石灰洞里留下树枝编织的小遗物,这些小遗物被认为是某种狩猎法术,其他小遗物让我们了解他们的生活形态。

史前人类住过这里的最佳证物要追溯到1000多年前,阿纳沙兹人住在石头和泥巴建造的住所里,他们建造陶器,用石头工具处理肥沃的土壤,峡谷内发现约2500年前的考古地点,代表过去4000年来都有人住过这里。

大约2000年前,阿纳沙兹人就出现在这里,他们已有农场的社会形态,居住在石屋的永久社区。同样还有普埃布洛人,他们建造了闻名的维德方山悬崖住所,他们在峡谷并没有特别宏伟的建筑,但在每个隐匿的角落或裂缝,都可以见到他们的遗址存留。

早在1540年,一个由13人组成的西班牙科罗拉多州探险队,便进入了这个地区。距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不到两年。这支由西班牙贵族堂洛佩斯·柯罗拉所带领的探险队,为了寻找西波拉的7个黄金城(SevenGoldenCitiesofCibola)而无意中发现了大峡谷。柯罗拉是Corond号探险船的船长,当年他翻过洛矶山看到满目的红色石头,便被这如此绚丽多彩的荒原景色所震撼,当即以西班牙语“科罗拉多”(意为红色)命名。在美洲原住民向导的引领下,他曾来到南缘(SouthRim),成为第一位看到大峡谷的白人。然而,关于这个首度造访大峡谷的现存记述很粗略,但西班牙人的确对此地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看到这些悬崖断层所造成的令人惊叹的不可逾越的鸿沟,简直可以说是心灰意冷,这种沮丧情绪也被他们正式记录下来,使他们带着空白记录的遗憾地离开了。真正的发现又过了大约300多年。

1848年美墨战争结束,美国获得如今中国西南地区的土地,于是开始派员探勘。1857年艾维斯中尉作为特派员在勘查了大峡谷以后,这个自以为是的所谓的历史学家这样写道:“这是一个鸟都不下蛋的地方,毫无价值可言。但是民间一些勇于冒险的探险家、梦想家却对这块高原和峡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世纪50年代,美国军队派了一支勘探队进入该地区。1869年,约翰·卫斯里·鲍威尔(JohnPowel)召集了9位弟兄组成了美国本土的第一支探险队,准备探测整个峡谷区。这位军官探险家依靠过去所学的地理知识,在没有任何复杂仪器的情况下,靠观察夹层沉积的石英岩和泥层,解释大陆板块上下错动和沙流的切割作用。他98天的历险日记公开发表后广泛流传,在美国本土和欧洲引起极大的震撼。有些人在河上放舟遨游的时候,依然把他的日记作为航程指南。

建立国家公园

19世纪80年代,以机智和传奇闻名的勘探者约翰·汉斯,开始组织观光团游览大峡谷。1882年,时任印第安纳州参议员的本杰明·哈理森在参议院提了一个议案,在大峡谷设立一个公园。1883年,本杰明·哈理森以美国总统的身份,建立了大峡谷森林保护区。1898年,穆尔明确建议将大峡谷划为国家公园。

1903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首度访问了大峡谷。1908年,由富兰克林·罗斯福提议,在大峡谷建立了国家纪念公园。1911年,建立了科罗拉多州国家保护区。1919年2月26日,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将大峡谷最深最壮观的一段长约170公里的划为大峡谷国家公园。大峡谷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国家公园,它已经和黄石、约瑟米蒂鼎足而立,成为美国影响最大、游客最多的三大国家公园。大峡谷国家公园凭借丰富的地质奇观和绚丽的自然风光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1979年,大峡谷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大峡谷国家公园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云台山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正式缔结为姐妹公园,拉开了焦作旅游建设国际品牌、开拓国际旅游市场的序幕。2012年11月,焦作代表团再赴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续签云台山与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姐妹公园合作协议。十年来,双方在国家公园资源保护、环境教育解说、地质地貌研究等方面持续进行友好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中美两国姐妹公园合作的典范。

2017年5月23日上午,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与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再次成功续签姐妹公园合作协议,确定了双方的下一个“五年合作”。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位于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科罗拉多高原西南部,占地面积4932.7平方千米,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国家公园之一。全长蜿蜒曲折445千米,宽200米~30千米,深约1500米。大峡谷呈V字形,大体呈东西走向,东起科罗拉多河汇入处,西到内华达州界附近的格兰德瓦什崖附近。大峡谷国家公园有高原、平原、沙漠、森林、火山锥、熔岩流、溪流、瀑布等多样的自然特征。

气候

大峡谷国家公园夏季平均温度通常超过105华氏度(40摄氏度度),夏季(7月至9月)是雷暴频发期。冬季寒冷多雪,夏季则有酷热难耐的时候。峡谷内的高温往往比峡谷边缘高20到30度。

大峡谷国家公园分南、北两岸,中间有水相隔,气候差异很大。南岸区的大部分地区海拔1800~2000米,而北岸比南岸高400~600米。南岸年平均降水量为382毫米,北岸高达685毫米左右。北岸的气候比南岸冷,冬季下大雪

地质结构

科罗拉多高原的中心,大峡谷成了地质的仙境。南犹他州的几座大公园内保留了一种由形状奇特的岩柱、平衡石岩与自然拱桥所构成的奇异地质世界,国会礁山脉深窄的山峡,切穿了一个高升的广大沙岩绝壁,展现出彩虹般的多彩岩层。在锡安,峡谷与方山结合的景色,创造出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形状与景观。附近的布莱斯峡谷则有着无数多彩奇异的尖峰与尖顶,而拱门国家公园正如其名,拥有数百座非凡的自然拱桥与石窗。

地形地貌

大峡谷国家公园大体呈东西走向,东起科罗拉多河汇入处,西至内华达州界附近的格兰德瓦什崖。其形状不规则,蜿蜒曲折,峡谷顶宽6~30公里,往下收缩为V形。两岸北高南低,最大谷深1500米以上,谷底水面宽不足千米,最窄处仅120米。

因河水冲刷及河谷地层结构、硬度差异,峡谷内形态多样,或宽展、或狭隘,或如宝塔、础石、奇峰、洞穴。人们依据形象特征为部分景观命名,如狄安娜神庙、波罗门寺宇、阿波罗神殿等。谷壁地层断面节理清晰、层层叠叠,沿山体和峡谷延伸。从谷底向上,崖壁出露从前寒武纪新生代的各时期岩系,水平层次清晰且含代表性生物化石,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

水文

大峡谷国家公园内有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夏季温度达华氏38度时,河流成为避暑处。科罗拉多河大峡谷是一条深达一英里(1.6 千米)的峡谷,将公园一分为二。

生物多样性

多样的地形造就了同样多样的生态系统,大峡谷国家公园内野生动物、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是许多稀有或濒危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这里生长着1000多种植物,郁郁葱葱,野花茂盛,有桧柏偃松仙人掌科云杉冷杉属等等,还有76种哺乳动物、299种鸟类、41种爬行纲两栖纲,以及16种鱼类。

大峡谷国家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峡谷中从下向上,有亚热带寒带的各种植物,如桧柏仙人掌科罂粟云杉冷杉属等。这里还生活着230(一说250多种)多种鸟禽、70多种哺乳类动物、10多种鱼、40多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珍稀动物有白头海雕美国隼大蜥蜴等。这里有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凯巴布松鼠、玫瑰色响尾蛇。就跟岩层组成了不同的岩带一样,峡谷的生物也同样如此。

大峡谷国家公园内有众多适应高度环境的地区性花朵、树木与灌木,分布在这块景色多变的土地与形形色色的等高线上。有些种类只适应某个地方;也有一些可在任何地方落脚。纵观美国,没有任何地方能比西部拥有更多的花木种类。依循一般的法则,越到峡谷深处,就越温暖干燥。试想,经由北凯贝步道从公园最高点的北缘跋涉到河谷:旅程由满是毛白杨、针叶松树与秦岭冷杉的820米的高地开始,这里是长耳鹿、郊狼美洲狮、野火鸡与罕见的白尾凯宝松鼠的生长带。随着高原往边缘下降,这里的环境就越来越温和;植物种类开始出现偃松杜松与山桃木,全都可以忍受寒冬结合干热夏季的难耐气候。

从北缘撒落到峡谷的植物,混合着不同的距离。在约1500米的高度,树木消失让位给黑灌木、丝兰、摩门茶树与仙人掌科。这个地带的动物有蜥蜴、长耳大野兔、沙漠大角羊、郊狼与为数不少的小型啮齿动物——特别是跳鼠,这是一种如老鼠大小的动物,它就像澳洲袋鼠一样用后脚跳跃。

峡谷的600米与800米之间,可以看到桶状仙人掌、蜡烛木与牧豆树,类似南亚利桑那州生物带。在峡谷地底部,气温有时会高达49摄氏度度;尽管公园边缘的森林地带会受雷雨袭击,这个地区却可能每每持续数月的干旱。是有科罗拉多河与其支流,这里的环境对人类可是相当大的考验。

驯鹿是峡谷内最普遍的一种哺乳动物,从悬崖边缘可以观察到它们的身影。沙漠大盘羊生活在峡谷深处陡峭的绝壁上,在游人通常的游览路线中不易被发现。体形中等或较小的猞猁和山狗生活范围广泛,从绝壁边缘到河边,居无定所。小型哺乳动物包括浣熊、海狸、金花鼠鼹形田鼠、松鼠、兔和老鼠。两栖和爬行纲有种类繁多的蜥蜴、蛇(包括当地特有的大峡谷粉红响尾蛇)、龟类、蛙类、蟾蜍和火蜥蜴。另外,还有成百种不同的鸟类、数不清的昆虫和节肢动物门(如蜘蛛目)在此处定居。

亚利桑那州沙漠色彩丰富,春季尤为明显。仙人掌花有红、黄、淡绿等色;管风琴仙人掌科夜间开花。河滨、路旁的铁木开紫色小花,绿玉树呈嫩黄色。矿物质将沙漠染成朱红、淡红、淡灰、淡蓝、淡黄等色,还使地下林木形成彩色化石森林。

沙漠动植物对生存空间要求高。动物多为夜行性,郊狼灰狐夜间活动,捕食长耳大草兔棉尾兔属花栗鼠属啮齿动物响尾蛇、劲圈蜥蜴等爬行纲正午时藏身岩石与灌木下。金鹰在悬崖筑巢,峡谷鹪鹩在荫蔽峡谷栖息,渗水岩壁生长喜水植物。耐旱的杜松依附岩石生长。

锡安1100米至2650米高度内有沙漠、河岸、林地、松果林四种生物带。峡谷干旱低地有扇状仙人掌科、沙漠蜥蜴、叩壁蜥,偶尔可见西部菱斑响尾蛇

人类遗迹

大峡谷地区常自然暴露数千年前人类居住的证据。考古学家在峡谷及其周边发现了约2700年前的人类居住遗址,包括普埃布洛村落、两个大型地穴(仪式厅)及有800年历史的吐撒扬废墟的花园,为研究峡谷史前普埃布洛人的居住情况提供重要线索。已知大峡谷最早的人类活动证据是约1万年前因损坏被丢弃的镢头。推测在季节性狩猎和采集活动中,常有人类或类人动物经过此地,但因他们多轻装简行、遗留物品少,相关证据也较稀少。史前普埃布洛人在河流三角洲和峡谷边缘的田地耕种,在该区域狩猎、采集植物,建造石屋用于居住和储存物品,还与其他群体交换容器、贝壳、矿物颜料等物品。快乐天使步道上的岩石刻痕虽信息有限,但能表明史前普埃布洛人曾到此地。

大峡谷地区人口稠密期约始于公元前1250年。广袤沙漠中,有水源处仍居住着印第安人后代,众多废墟遗址也留下原住民曾栖息的痕迹,印第安人的习俗与传说流传至今。吐桑附近,巨大仙人掌科挺立沙漠,与印第安人生活紧密相连,见证其故事,也成为这片土地的独特记忆。

阿纳沙兹印第安人从公元1年至1300年间居住于此,留下马废墟、锁眼废墟、十三颜面等泥瓦建筑,沙岩上还刻有记录其历史文化的红白两色象形文字。阿纳沙兹人曾沿短暂出现的湿地耕种,这些地方已长满柳树、多枝柽柳与三叶杨;同时他们也捕猎小食物,补充以种子、坚果和其他可食植物为主的食物。

大峡谷地区的岩石画风格神秘宏大,图案常有人形外观,呈盾形与三角形,饰有珠宝,多采用红、白及略带蓝色的明亮色调。“全美人”是当地最著名的岩石壁画之一,描绘了人类、猎物及众多符号和标志。和世界各地的岩石艺术一样,大峡谷地区的岩石美术作品仅可观赏,严禁触摸和破坏。科学家推测,约1200年时,该地区生存环境渐趋艰难,阿纳沙兹人迁徙至里约格兰德河与小科罗拉多河沿岸,其后代至今仍居住在这些地区,有霍皮族、纳瓦霍族、哈瓦斯派族、波伊族和华拉派族这五个美洲原住民部落仍居住在大峡谷地区。

开发与保护

1893年,大峡谷国家公园被命名为国家级森林保护区。1908年,大峡谷国家公园被命名为国家保护区。1911年,大峡谷国家公园建立了科罗拉多州国家保护区。1979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vii)(viii)(ix)(x),大峡谷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75),成为美国世界遗产之一。

重要景点

霍皮屋

霍皮屋仿照奥拉比老村中有着千年历史的霍皮族村落住宅而建,对游客而言是一种新的体验。科尔特对细节的注重以及对人类历史的考量,营造出一个奇异而充满异域风情的世界。霍皮屋平面呈长方形,多层屋顶错落有致,使整座建筑呈现出普韦布洛式建筑风格。砂岩墙呈红褐色,窗户很小,就像真正的霍皮建筑那样,仅让少量光线进入室内,阻挡了炎热沙漠阳光的照射。

光明天使旅馆

光明天使旅馆历史室展示了建筑师玛丽·科尔特的天才。房间里引人注目的岩石壁炉,高大、倾斜的轮廓如何反映外面峡谷的悬崖和山丘。设计的分层石头被称为“地质壁炉”,与光明天使小径沿线发现的岩石(从河流到边缘)的地质顺序相同。

 

壁炉的两侧堆放着一系列被水磨损的科罗拉多河岩石。壁炉的底部由深色毗湿奴片岩组成。这块花岗石脉岩石的历史约为17亿年,构成了北美大陆的地下。下一层岩石代表大峡谷超群——沉积岩和火山岩的年龄从8亿年到12亿年不等;它们因古代大陆分离而倾斜的外观。壁炉开口上方是一层独特的平坦沉积岩,赋予大峡谷“阶梯式”外观,其历史可追溯至50万至2.5亿年。

一些岩石位于壁炉的顶部。那条浅色石头带完成了大峡谷的地质时间线。这块石灰岩被称为凯巴布地层,只有 2.7亿年的历史,在峡谷边缘的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看到。 在公园首席博物学家埃德温·麦基 (Edwin McKee) 的协助下,科尔特从峡谷壁上收集或切割了所有的石头,并由驮骡子为她的项目搬上来。今天的游客可以感谢科尔特的完美主义和对细节的关注,这些品质在这个独特的壁炉中展示了这个历史悠久、科学准确且有力地再现了大峡谷自然环境。

幽灵牧场

大峡谷大致上可分为三区:南缘(SouthRim)、北缘(NorthRim)和谷底(InnerGorge)。南缘海拔2100公尺,是最多游客到访的地方。西线(WestRimDrive)从Mather小数点到HermitsRest全长13公里,访客中心、火车站和餐厅旅馆都在这条路上。比较特别的建筑还有山崖边的LookoutStudio和印地安古屋HopiHouse。东线(EastRimDrive)从YakiPoint到DesertView全长约22.4英里(36公里),在DesertView可以登上70呎高的Watchtower远眺,美景尽收眼底。北缘海拔2500公尺,每年的五月中到十月中开放,温度也较南缘低一些。谷底海拔只有700公尺,夏季温度高达摄氏50度,且日夜温差极大。到谷底有好几条路可走,BrightAngelTrail是最受欢迎的一条。大峡谷国家公园南缘里设施完善,应有尽有,五月中到十月中还有免费的游园车。

大峡谷天空步道

大峡谷天空步道(官方译名“空中玻璃走廊”,另有“天际行”等非官方译名)是美国科罗多拉大峡谷的一个人工观光景点,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空中玻璃悬挂式的观景走廊。天空步道由来自中国上海的美籍华裔企业家金鹉构思,结合拉斯维加斯的工程设计团队,于2004年兴建,2007年年初完工,耗资约4000万美元。天空步道是世界上最高的空中走廊,呈U字形,建构于峡谷悬崖边缘,最远处距悬崖边缘约20米,其下为深约1200米的壮丽峡谷及科罗拉多河

亚瓦派地质博物馆

亚瓦派地质博物馆位于亚瓦派角,坐落在峡谷边缘的最前端,是俯瞰大峡谷地质风貌的最佳观景点之一。 全景窗底部的注释展示会告诉游客看向何处才能看到每组岩石。

沙漠景观瞭望塔

沙漠景观瞭望塔是大峡谷国家公园南缘最标志性的建筑之一瞭望塔。这座塔楼的底层是观景室,其设计仿照了传统的美洲原住民的基瓦(一种圆形的地下建筑),在春季、夏季和秋季,这里会举办原住民艺术家的文化展示活动。大峡谷保护协会的公园商店也设在这里。

丰富多彩的岩石

大峡谷的岩石包括砂岩页岩石灰岩板岩和火山岩。自谷底向上,从几十亿年前的古老花岗石片麻岩到近期各个地质时代的岩层,都清晰地以水平层次出露在外。这些岩石质地不一,硬度不同,色彩各异,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幻着不同的颜色,魔幻般的色彩吸引了全世界无数旅游者的目光。黎明初升的太阳使岩壁闪耀着金银色的光彩,日落时晚霞把裸露的岩层映衬得像火焰一般。在月光下,两侧岩壁呈白色,衬着靛蓝色的阴影,十分醒目。所有这些构成了一幅雄奇壮观的自然画卷。

相关事件

涉黄事件

2016年1月15日,全美最受欢迎的国家公园之一、2015年有逾530万人次游览的亚利桑那州大峡谷国家公园,曝出性侵丑闻。联邦当局调查发现,国家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长期性侵和性骚扰女员工,对拒绝者打击报复,大峡谷官员却没有对此严厉查处。

据美联社报道,内政部监察长本周发布报告显示,2014年的投诉直指大峡谷国家公园对于性侵投诉处理不当,公园船夫、主管等强迫与女同事发生性关系,或不当的身体接触,以及发表猥亵言论、歧视和打击报复那些拒绝者。

13名现任和前任大峡谷员工2014年起诉称,这种虐待模式持续了15年。监察长办公室面谈了80人,其中19人称他们经历过类似的不良行为。一名公园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形容这种“河上发生的事就留在河上”的“放任”行事态度一直持续,即使女员工们正式投诉。

8名受害女性说,如果拒绝那些要求,男员工们就会在旅途中充满敌意。例如一名船夫会任意把她们带到错误的地点,使她们无法完成份内的工作;一名上司在女员工的帐篷外放排泄物;甚至不给她们食物。报告列举出十几个公园员工自2003年以来因不当性行为被书面警告、暂停职务或解雇。但查处行动并不一致,许多检举案件未向上级报告,或是没有进行适当调查,因此许多女员工放弃了报告。

国家公园管理处的经理还同意船夫在大峡谷的旅途中随身带酒。一名曾经当过护林员的女性投诉者表示,过量饮酒是促使旅途中发生性暴力的最大因素,称“各级管理人员责备受害者已经形成一种延续的文化”。

2016年1月15日,国家公园旅行者网站报道,当局在调查中发现,一名曾因性骚扰和旅途中的不当行为而遭处分辞职的大峡谷公园男性员工,之后到新墨西哥州国家公园管理处工作,之后又返回大峡谷在另一条河流旅游线路上当志愿者。

监察长办公室指出,国家公园管理处未能尽职调查,允许先前处分过的前雇员又回到员工队伍。美联社报道说,大峡谷国家公园发言人多伊尔(JamesDoyle)表示,公园正在考虑增派全程监督员等系列改革措施,强调该机构对性骚扰“零容忍”。监察长办公室称,尚未对其他国家公园展开类似调查。

发生火灾

2025年7月13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峡谷国家公园证实,大峡谷北缘的一座历史悠久的旅馆已被野火摧毁。大峡谷国家公园主管表示,这座旅馆是大峡谷国家公园北缘唯一的住宿处,现已被大火吞噬。游客中心、加油站、污水处理厂、一些员工宿舍和一栋行政大楼也被大火烧毁。

参考资料 >

即便是降温,也阻挡不了我要去国外玩的心.手机央广网.2024-01-08

美国《国家地理》发布2020年全球25个最佳旅游地 包括中国贵州.上游新闻.2024-01-08

大峡谷国家公园.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9-03

中美交流后再看中国国家公园.光明网.2024-01-08

大峡谷国家公园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丝绸之路世界遗产.2025-09-01

云台山与美国大峡谷再续姐妹缘.手机环球网.2025-08-24

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遭野火侵袭 多栋建筑被烧毁.央广网新闻.2025-08-16

大峡谷.国家公园管理局.2025-08-24

世界自然遗产—大峡谷国家公园.宣讲家网.2025-09-06

/photosmultimedia.nps.gov.2025-09-04

photosmultimedia.nps.gov.2025-09-04

yavapai-geology-museum.htm.nps.gov.2025-09-06

Desert View Watchtower.Desert View Watchtower.2025-09-06

#美国旅游# 【壮丽....新浪微博.2025-08-18

黄石“涉黄” 美国国家公园性骚扰现象严重.新华网.2025-08-18

美大峡谷国家公园曝出性侵丑闻,女员工被虐长达15年.澎湃新闻.2025-08-18

抚东信息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