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菊人
来源:互联网

胡菊人(1933年10月—2025年9月3日),原名胡秉文,笔名华谷月,广东顺德人,专栏作家和文学评论家。

1950年代初,胡菊人初中三年级未毕业便随表哥来到香港谋生,早期曾在圣类斯中学担任校役和教堂杂役。1955年,经介绍,胡菊人加入友联出版社资料部工作,并以半工读的方式在珠海学院英语系进修。1961年,胡菊人毕业后,先后担任《大学杂志》总编辑、《中国学生周报》社长等职务。1967年,他担任《明报月刊》主编,1981年胡菊人与陆铿共同创办《百姓》半月刊,担任主编。1996年,他移居温哥华。2025年9月3日,胡菊人在加拿大列治文医院离世,享年92岁。

胡菊人是香港特别行政区作家协会的发起人之一,他在小说写作技巧和“红学”研究方面的论述,对香港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曾担任香港作家协会主席、香港文化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监事会主席、香港作家联合会理事,他还曾获得香港艺术家年奖作家奖。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坐井集》《旅游闲笔》《红楼、水浒与小说艺术》《文学的视野》《小说技巧》和《李约瑟与中国科学》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胡菊人原名胡秉文,1933年10月生于广东顺德一个农家。1950年代初,胡菊人初中三年级尚未毕业便随表哥到香港谋生,早期曾在圣类斯中学当校役和教堂杂役。

职业经历

1955年,胡菊人经介绍加入友联出版社资料部工作,并以半工读的方式在珠海学院英语系进修。大专时期,他开始从事写作,文章曾刊登于《明报》、《星岛日报》、《良友》等报刊专栏,著作包括《坐井集》、《旅游闲笔》、《文学的视野》等。1961年,胡菊人毕业后,曾先后担任《大学生活》社长兼总编辑、《中国学生周报》社长。次年,他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考察半年,回港后加入美国新闻处《今日世界》丛书部担任编辑。1967年,胡菊人应《明报》创办人金庸(金庸)邀请,担任《明报月刊》担任总编辑,胡菊人接手《明报月刊》后,采取渐进式改革,除了学术文章,还刊载知识与趣味兼备的文章,使《明报月刊》从纯学术性的月刊,变为“综合性的高水平读物”。他在任期间,知名学者牟宗三牟润孙等都在《明报月刊》上发表过文章。1980年,胡菊人到《中报》及《中报月刊》担任总编辑,查良镛当时挽留未果,在酒楼设宴欢送胡菊人,并赠送黄金劳力士作为纪念。1981年,他与陆铿共同创办《百姓》半月刊,并兼任总编辑,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最著名的专栏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之一。1985至1990年,他还担任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同时也获得了1990年香港艺术家年奖作家奖项。1994年,《明报月刊》停刊后,胡菊人于1996年移居温哥华

人物去世

2025年9月3日,胡菊人在加拿大列治文医院睡梦中离世,享年92岁。根据家属讣告,胡菊人的安葬礼于本拿比海景墓园举行,以亲属家奠形式治丧。

社会兼职

个人作品(部分)

书籍作品

发表文章

所获荣誉

家庭关系

人物评价

胡菊人逝世消息传出后,作家沈西城在社交媒体发文悼念,表示:“我的伯乐,尊敬的胡菊人先生去世了,痛哀!”前立法会议员毛孟静称胡菊人为贵人,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最具真正文人气质的知识分子”,并表示他对自己的鼓励与提携意义重大。

作家钟玲指出胡菊人是她所识者之中最具风骨的人物:“在香港菊人跟我坐在朋友家地毯上聊到鲁迅的短篇小说《药》,两人越谈越兴奋,他一口我一口赞赏其象征手法,其以小见大,写出整个国家的命运!是他鼓励我写极篇磨练小说笔法,刊登在他编的百姓杂志上。朋友,好走。”

教育家叶建源称胡菊人非常乐意提携后辈,忆述1982年第九届“青年文学奖”颁奖典礼时,答应将一篇得奖短篇小说刊登在《百姓》:“这只是他做过的很多大事中的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很能反映出他编《中国学生周报》、《明报月刊》以来那份关心文化、关心家国、关心年轻人的情怀。”

参考资料 >

..2025-09-15

香港著名报人、文学评论家胡菊人逝世,享年92岁.京报网.2025-09-15

..2025-09-15

..2025-09-15

..2025-09-15

抚东信息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