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山西南部、临汾盆地东缘,是涝河、河、浍水、沁河四河之源。
截止2023年,浮山县全县总人口约9.8万,其中乡村人口5.6万,城区居住人口4.2万。辖7乡镇、121个村, 6个社区,662个自然村,属省定贫困县,2019年5月整县脱贫摘帽。国土面积940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5377万立方米。浮山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1.2摄氏度,年均日照2252小时,年均降水量534.8毫米,无霜期平均206天。浮山境内铁矿储量1.2亿吨,占临汾市总储量的60%,平均品位40%左右,享有“人参铁”美誉。浮山自唐武德二年(619年)建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唐尧文化、道教文化、餐饮文化和民间艺术文化资源丰富,境内有老君洞、清微观、唐代天圣宫遗址等众多文物古迹。2024年,浮山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93286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0.9%。
2006年,山西浮山被授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的称号。2009年,浮山剪纸入选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浮山木偶列入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架子鼓曾获全国鼓艺大赛金奖。
历史沿革
浮山县因山漂浮而得名。相传临汾市东南有山,尧舜时,洪水横流,其山随水高低,其形若浮,故名浮山。
战国属魏,
秦属河东郡。
汉为襄陵县地。
北魏于今县城西南5千米古县村置葛城县,
隋废入襄陵县。
唐武德二年(619)于今古县村置浮山县,次年见“神人”于羊角山(二峰山)下,改名神山县,属晋州。
五代晋复属晋州。
宋属平阳府。
金大定七年(1167)复名浮山县,兴定四年(1220)改忠孝县。
元仍为浮山县,属晋宁路。
明、清俱属平阳府。
民国年间属河东道,道废后直属省。
1949年属临汾市专区。
1954年属晋南专区。
1958年并入临汾县。
1960年复置。
1967年属晋南地区。
1970年属临汾地区。
2000年属地级临汾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浮山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临汾盆地东缘。地理坐标:北纬35°49′至36°06′,东经110°41′至113°13′。西接临汾、襄汾,南临翼城,东连安泽,南毗沁水,北接古县,国土面积938平方公里。
地貌
浮山县境内地形分为西部残垣平川区、中部坡梁沟壑丘陵区、东部和西南部土石山区三大主体地貌单位。地貌大致为东高西低,东部山岭起伏,有大圪塔删、媳妇山、蘑菇山圪塔;西部黄土丘陵,有黄花岭和月山岭;中东部的四十里岭为分水岭,横穿南北;南部有二峰山和司空山;北部有北天坛山;中部有天坛山和分布不均的小平原。平均海拔平均为1044.8米,最低位西佐乡的前河村,海拔为577.8米;最高为寨圪塔乡的西凹东山,海拔为1511.8米;县城海拔800米。
水文
较大河流有响水河、柏村河、山交河。前两河属汾河水系,后一河属沁河水系。
气候
浮山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特征是多风少雨,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季受西北气候影响,寒冷干燥,雨雪稀少,易出现较大西北风。一月份最冷,平均温度-3.7℃,最低气温-19.2℃,最大风力可达8级以上。春季风多雨少,易出现大风降温和春旱天气。夏季高温伏旱,最高温度可达37℃以上。尤以七月份最热,日均温度24.2℃,常出现暴雨和冰雹天气。秋季温热阴雨,雨量多集中在7—8月份,阴雨过程长达5—7天,春季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6%以上。
浮山县地处半干旱、半湿润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1.2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时数2293.9小时,无霜期平均191天,最长210天,最短160天。全年平均降水量534.1毫米,丰水年最高为742.8毫米,枯水年最低为281.6毫米,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298.8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1%,。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为本县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占全县面积70%以上的丘陵,垣面区,土质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浮山县土地面积宽广,有常用耕地29.6万亩,荒山荒坡71余万亩,天然优良草场10余万亩,野生植物种类多达400余种,其中,连翘、黄芩、山楂、远志、北柴胡等产量较多,是农民收入的一大来源。农业以粮食和多种经济作为为主,历史上曾以产粮多而享有“拉不完的东山”之美誉。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等,干鲜果以苹果、核桃、三樱椒等为主。神山贡米、优质核桃、三樱椒作为浮山县特色优质产品,
2013年,浮山县天然优良草场10余万亩,野生植物种类多达400余种。
水电资源
浮山县电能充裕,水源充足。电力属华北电网区,电能供应充足而富有。山交河、响水河等数条河流经境内,以四十岭为界,全县分属汾河和沁河两个流域。全县水资源总量5377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303万立方米,人均占有量410立方米。
矿产资源
浮山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云母、石英石、重晶石、石灰石等。铁矿石总储量1.2亿吨,占临汾市总储量的60%,平均品位40%以上,被誉为“人参铁”,是山西省富铁矿生产基地之一;煤炭属沁水煤田,资源丰富,分布面积大,埋藏浅,便于开采,初步探明储量在76亿吨,煤质均为无烟煤,工业及民用价值极高;金矿探明总储量0.76万吨,分布在槐埝乡圪塔岭一带;石灰石探明总储量1947万吨,主要分布在天坛、张庄、响水河、米家垣等乡镇;重晶石探明总储量63万吨,主要分布在米家垣乡;耐火粘土探明总储量83.9万吨,主要分布在天坛镇前交村。
2013年,浮山县已探明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云母、石英石、重晶石、碳酸钙等。铁矿石总储量1.2亿吨,煤炭储量在76亿吨。
行政区划
2001年,撤销东腰乡,并入城关镇,并更名为天坛镇;撤销西佐乡,并入张庄乡;撤销乔家垣乡,并入北王乡;撤销柏寺乡,并入北韩乡;撤销史演河乡,并入米家垣乡;撤销上东乡,并入响水河镇。区划调整后,全县辖辖2个镇、7个乡:天坛镇、响水河镇、张庄乡、东张乡、槐埝乡、北王乡、北韩乡、米家垣乡、寨圪塔乡。县政府驻天坛镇。
2021年5月6日,撤销北韩乡、北王乡,设立北王镇。撤销张庄乡、米家垣乡,设立张庄镇。
截至2014年浮山县有2镇:天坛镇、响水河镇,7乡:东张乡、槐埝乡、米家垣乡、张庄乡、北王乡、北韩乡、寨圪塔乡。
浮山县辖2镇7乡,2个居民委员会和185个村委会。
2镇7乡分别为:
2个居民委员会为
人口民族
浮山县拥有人口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1154人。全县居民主要是汉族,还有部分回、白、满、蒙等少数民族。
2021年,临汾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浮山县人口数比重为988332.49。
经济
综述
2006年,浮山县生产总值达到17.6亿元,比2002年增长73.1%,年均增长14.7%人均达到1.4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3.4亿元,比2002年增长2.4倍,年均增长35.7%,人均2544元。
2008年,浮山县生产总值完成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亿元,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亿元,增长20%。财政总收入完成4.01亿元,增长0.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亿元,增长2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61元,增长16.4%。农民人均纯收入4020元,增长8.8%。
2019年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1461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204万元,增长1.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9%;第二产业增加值221335万元,增长1.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4%;第三产业增加值144074万元,增长3.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7%。
2021年,浮山县地区生产总值510610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220万元,增长6.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2%;第二产业增加值284933万元,增长24.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8%;其中,工业增加值280212万元,增长24.6%,建筑业增加值4721万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158457万元,增长211.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572元,按2021年平均汇率计算为8148.8美元。
2024年,浮山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93286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9698万元,同比增长5.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88327万元,同比下降25.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9%;其中,工业增加值67746万元,同比下降34.7%,建筑业增加值22462万元,同比增长37.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15261万元,同比增长7.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731元,按2024年平均汇率计算为7403美元。
第一产业
2006年,浮山县农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比2002年增长58.3%,年均增长12.2%。谷子3万亩,核桃5万亩。养牛专业户23个。建成神山小米、自治肉羊加工、元宝枫加工、竹溪农业观光旅游四个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2个,各类农民协会6个。建成水利工程160处,水浇地面积4万亩。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等,干鲜果以苹果、核桃、三樱椒等为主。
2008年,浮山县建成21万亩小麦基地、3万亩谷子基地、7.5万亩核桃基地、2.3万亩油料基地、1.5万亩蔬菜基地,2008年共投入造林资金2356万元,栽植各类苗木865万株,森林复盖率达到26.5%。
2024年,浮山县农作物种植面积26014.8公顷,比上年减少1463.7公顷,下降5.33%。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3106.6公顷,减少487.1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394.6公顷,增加121.4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86公顷,增加26.8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9公顷,减少0.7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14809.2公顷,增加3410.3公顷;小麦种植面积16668.7公顷,减少3862.0公顷,全年全县粮食产量85456.2吨,比上年减少1.1%。其中,夏粮21547.6吨,比上年减少34.8%;秋粮63908.5吨,比上年增加19.8%。肉类总产量5326.7吨,增加14.1%。其中,猪肉产量3977.6吨,增加16.6%;牛肉产量666.3吨,增加12.2%;羊肉产量434.9吨,增长1.9%。年末生猪存栏40884头,生猪出栏50592头。牛奶产量0吨。禽蛋产量3825.4吨,增加12.3%。实现林业产值11284.9万元。全年全县完成造林0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01362.1千瓦,比上年增长5.3%。机械耕地面积24495公顷,机械播种面积22210公顷,机械收获面19370公顷。全县农机服务收入5122万元。
第二产业
2006年,浮山县煤炭和钢铁产量分别达到30万吨和21万吨。比2002年增长2.9倍,年均增长57.8%。
2012年,浮山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总收入196亿元,比2011年增长4%。社会原煤产量470.76万吨,比2011年增长2.89%,发电量11.63亿千瓦时,比2011年下降4.7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焦炭产量183.01万吨,比2011年下降2.45%,钢材产量115.67万吨,比2011年增长25.43%。
2024年,浮山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6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7711.6万元,比上年下降38.7%。其中,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27.8万元,下降84.6%;股份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4472.8万元,下降39.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238.8万元,增长16.1%。分行业看,黑色金属采选业实现营业收入19275.3万元,下降70.6%;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52674.0万元,下降16.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营业收入15762.3万元,下降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50.5万元,下降149.9%;实现利税总额-5576.7万元,下降39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0%;年末资产负债率为61.0%,比上年末下降2.9个百分点。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2462万元,比上年增长37.5%。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022.1万元,增长23.2%,共签订合同额11921.8万元,增长63.2%。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共5家,全部为三级资质企业。
第三产业
2012年浮山县固定资产投资82.5亿元,增长27.5%。2012年浮山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2亿元,增长18.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4亿元,增长12.3%。电信业务总量3.8亿元,增长18.9%
2024年,浮山县服务业增加值315261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6100万元,增长14.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879万元,下降12.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0859万元,增长9.1%;金融业增加值12798万元,增长6.3%;房地产业增加值19262万元,下降2.3%。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0%。年末全县固定电话2555部;移动电话年末达到11.35万户。年末全县宽带接入用户达到4.87万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909万元,增长3.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09124万元,增长4.2%;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68785万元,增长2.7%。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167235万元,增长3.6%;餐饮收入额10674万元,增长4.6%。全县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6925.8万元,增长19.6%。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66164.9万元,比年初增加39921.1万元,增长6.4%。各项贷款余额309816.0万元,比年初增加23484.9万元,增长8.2%。保费收入6543.3万元。其中,人寿保险业务保费收入2875.5万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667.8万元。国内旅游接待人数30.8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达到1012.32万元。
文化
社火
木偶
锣鼓
面塑
剪纸
交通
浮山县距南同蒲线临汾市站和候月线王庄站各35公里,临汾至沁水县,临汾至翼城县,临汾至浮山,临汾至古县四条干线公路横穿县境东南西北,油路延伸到所有乡镇,浮山县贯通循环路。
旅游
古遗址
桥北新石器时代及汉代遗址
北西河新石器时代遗址
史家坡古脊椎动物化石遗址
石雕石刻
齐、唐造像碑
摩崖造像碑
老子八十一化线刻图碑
“风竹“、“雨竹“碑
龟蛇图
琉璃柱
乐舞经幢
大夏造像碑
古建筑
文庙大成殿
清微观
碑雕石刻
太上老君道德经幢
<<龙角山纪圣铭>>碑龙角山纪圣铭
<<段君之墓志>>碑段君之墓志
岳飞<<墨庄>>墨庄
古墓葬
仙人张果墓
上东宋代壁画墓
李玉堂、侯氏合付墓
革命纪念地
徐家安子战斗遗址
李家堡战斗遗址
朱德总司令路居山交旧址
社会
教育事业
2004年,浮山县9个乡镇的396所学校调整合并为45所,并累计投入资金3740万元进行配套设施建设,有28所学校19500名学生学习。
截至2024年末,浮山县普通高中1所,专职教师136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专职教师57人;初级中学2所,专职教师264人,入学率达100%;普通小学6所,专职教师390人,入学率达100%;;现有幼儿园9所,其中公立幼儿园6所,私立幼儿园3所,专职教师154人。
该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全省最早免除农业税和中小学学杂费的县市之一。从2004年开始,先后累计投资一亿多元,将全县9个乡镇的396所学校调整合并为45所,并累计投入资金3740万元进行配套设施建设,为28所学校19500名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彻底解决了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2008年,该县又确定了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坚持不移”,即: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不移、加大教育投入坚持不移、奖励优秀教师,资助困难学子,惠及全体学生的政策坚持不移,进一步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科学技术
截至2024年末,浮山县共有法定(授权)计量技术机构1个,全年共检定加油机55台、电子计价秤222台、电子汽车衡20台、机械式血压计137台、压力表87台、台秤30台、天平15台,完成市级农产品定量风险监测200批次,完成县级农村饮水安全监测197批次。全县有气象区域站19个、自动土壤水分站1个、农田小气候站0个、火箭增雨架1套和烟炉增雨系统3套。全县有数字测震地震台网1个。
文化事业
截至2024年末,浮山县共有文化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7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县共有广播电视台1座,公共图书馆1个,美术馆1个,博物馆1个。
体育事业
截至2024年末,浮山县体育场地面积270986平方米;体育场地436个,球类运动场166个,体育场馆16个。全年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4.6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8项。
医疗卫生
该县一直在改善医疗条件、更新医疗设施上下功夫,相继新建了高标准的县人民医院,启动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重点村推进村卫生所达标建设工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卫生院的落后面貌,使全县的医疗设施和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同时,为了改善广大群众因病致困、因病返贫的现象,浮山县在还没被定为试点县的情况下,就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2004年以来,直接受益群众达22.63万人次,发放补偿金累计达944.95万元。2009年,该县参合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99565人,参合率为92.44%,有效改善了广大群众因病致困、因病返贫的现象。
2012年,浮山县新建县人民医院,启动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重点村推进村卫生所达标建设工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受益群众达22.63万人次,发放补偿金达944.95万元。2013年浮山县参合率为92.44%。
截至2024年末,浮山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66个(不包括疾控中心),其中:县直医疗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7个,行政村卫生室125个,个体诊所31个,妇幼计划生育服务机构1个,疾控机构1个。卫生机构共有床位389张,卫生技术人员471人(其中执业医师142人,执业助理医师65人)。
社会保障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职工养老金足额发放率达100%。从1999年起,该县开始实行城乡居民困难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5年以来,累计已有14169人纳入了农村低保并得到救助,共发放低保金528万元,保障对象占全县农业人口的5.9%。该县在保障农村弱势群体的同时,还将全县22980名农村老干部、老党员、老劳模、因公致残人员以及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畴,每人每月发放50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长寿老人”的生活质量。
2009年浮山县实行城乡居民困难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13年,浮山县已有14169人纳入了农村低保并得到救助,共发放低保金528万元,保障对象占农业人口的5.9%。将浮山全县22980名农村老干部、老党员、老劳模、因公致残人员以及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畴,每人每月发放50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长寿老人”的生活质量。
2024年,浮山县城镇新增就业103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744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4280人;参加企业养老保险6311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74639人,减少507人;参加失业保险7956人,增加220人;参加工伤保险14928人,减少214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97636人。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75户484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412.1万元,比上年减少246.3万元;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474户935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67.3万元,比上年增加11.2万元。日间照料中心23个;敬老院2所(公办1所,民办1所),收养各类人员60人。
城镇建设
截至2024年末,浮山县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1.2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138.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4.6%。
环境保护
2024年,浮山县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有338天,比上年增加40天,环境空气综合指数3.22。地表水达到III类水体比例为100%,劣V类水体的比例为0。城区PM2.5浓度均值为2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降低15.6%。年末全县城市污水收集率100%,污水处理率100%;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县集中供热面积211.1万平方米,供热用户18600余户。
获得荣誉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浮山县在其中。
参考资料 >
浮山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浮山县人民政府.2024-08-28
浮山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浮山县人民政府.2025-08-06
县情概况.浮山县人民政府.2024-03-06
浮山剪纸:大千世界入画来.人民网.2024-03-06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西省人民政府.2024-03-06
浮山架子鼓.临汾新闻网.2024-03-06
浮山县历史沿革.www.xzqh.org.2020-04-05
浮山概况.浮山县人民政府.2020-04-05
临汾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_临汾新闻网.临汾新闻网.2021-06-04
浮山县政府网简介.www.keyunzhan.com.2020-04-05
统计公报-.浮山县.2020-11-21
浮山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浮山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