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白
来源:互联网

刘大白(1880年10月2日~1932年2月13日),原名金庆棪[yǎn],字伯贞,号清主斋,别号白屋;后改名刘靖裔,笔名汉胄;出生于浙江省会稽县(现绍兴)平水镇平水村,现代诗人,文学史家。

1910年,刘大白去北京谋职,作诗《我有匕首行》,署名“刘大白”,此后他便改用“刘大白”为名。1913年,刘大白因发表多篇反袁诗文而东避日本;1914年,加入同盟会;1915年,转赴南洋。1916年,刘大白回国在《杭州报》任职,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1918年,他任“一师”国文教员,“五四”时为“四大金刚”之一。1920年,刘大白从杭州市回绍兴,他先后在崇文、安定、浙江省春晖中学等中学任教。1921年至1922年,刘大白写了许多新诗和随感。1922年,刘大白创办《责任》周刊;1923年,加入“新南社”及文学研究会。1924年2月底,刘大白受聘于复旦大学任大学部文科教授,后又受聘上海大学,教中国文学。

1925年,刘大白编辑《黎明》,并为复旦大学校歌作词。1926年12月,他的自由诗集《邮吻》出版。1927年,他结识蒋梦麟,回浙江省任教育厅秘书、浙江大学秘书长,从此弃教从政,参与筹会西湖区博览会。1929年,蒋梦麟请刘大白任教育部常任次长;同年,部长蒋梦麟辞职,刘大白也辞去了教育部常务次长的职务。1931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1932年2月13日,刘大白因病去世,终年52岁。

在中国新诗史上,刘大白是第一个真正可以将新诗从音律与韵味都写成诗的人。在新文化运动中,他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刘大白在文学的评论方面著有《白屋文话》《旧诗新话》《白屋说诗》等谈诗论文的集子,对文学遗产的认识较全面,评价颇公允。此外,刘大白编写的《五十世纪中国历年表》是一部很重要的工具书

人物生平

1880年10月2日,刘大白出生于浙江省会稽县(现绍兴)平水村。1895年,刘大白第一次离开了家乡,赴杭州市考科举,得过优贡生,还曾拔贡于入京选,正在这时恰逢其父病亡,才没成功。

刘大白成年后,曾任绍兴师范学堂和山会小学教员,于1910年2月结束了故乡的生活和学堂教书生涯,去北京谋职,与友人于酒楼共饮,席间友人言明将继汪精卫之后刺杀亲贵。此时刘大白酒酣,遂作《我有匕首行》,并题于酒楼壁上。诗中有“仇无头,大白浮,佐君豪饮君快不?”之句,署名“刘大白”,此后他便改用“刘大白”为名。刘大白南归后,将其所居房屋命名为“白屋刘寓”。

刘大白在京谋职未成,决定乘船离京,从海道南归。回到绍兴市后,和清末老同盟会会员,光复会会员王世裕合编《绍兴公报》,并且与好友任瘦红在该报共事一年多。1913年,刘大白因发表多篇反袁诗文而东避日本;1914年,加入同盟会。1915年,他公开发表反对卖国的二十一条条约的文章,受到日本警视厅的监视,又不得不离开东京,转赴南洋,先后到过新加坡苏门答腊岛等地,在那些地方应当地华侨学校的聘请,教授国文,为时有一年多。

1916年6月,袁世凯复辟失败而身亡,刘大白得以能从南洋回国,定居在杭州皮市巷三号,在《杭州报》任职谋生,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1918年,刘大白任“一师”国文教员,“五四”时为“四大金刚”之一。1920年6月,刘大白从杭州市绍兴市之后,他往返于杭州、萧山区、绍兴等地,先后在崇文、安定、浙江省春晖中学等中学任教。在1921年至1922年这两年中,刘大白写了许多新诗和随感,发表在《民国日报·觉悟》上,新诗署名刘大白,随感暑名汉胄或靖裔。刘大白的新诗中有不少是涉及底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的。1922年,刘大白创办《责任》周刊;1923年,加入“新南社”及文学研究会

1924年2月底,刘大白由杭抵沪,经邵力子的推荐,受聘于复旦大学任大学部文科教授,住江湾校舍,后又受聘上海大学,教中国文学。刘大白在复旦大学和上海大学任教后,开始将较多的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上。孙中山改组中国国民党后,刘大白为兴办教育事业,与朱少卿一起加入国民党。同年,他的第一部诗集《旧梦》出版,并任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25年,刘大白编辑《黎明》,并为复旦大学校歌作词。复旦校歌歌词介于文言文粤语之间,兼取两者优处。1926年12月,他的另一本自由诗集《邮吻》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列入“黎明社丛书”之一,该书共收作者1923年5月至1926年5月三年中写的一百首诗。1927年,他结识蒋梦麟,回浙江省任教育厅秘书;1928年1月,刘大白辞去复旦大学的职务,随即赶赴杭州市浙江大学秘书长之职。1929年8月15日,新任教育部长蒋梦麟请刘大白任教育部常任次长。同年刘大白出版了多种著作。同年12月,他编写的《五十世纪中国历年表》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部工具书。同年,部长蒋梦麟辞职,刘大白也于同年12月15日辞去了教育部常务次长的职务,期间主编《世界初中活叶文页》,出版《旧诗新话》《白屋文话》《白屋说诗》《五十世纪中国历年表》等。

1931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1932年2月13日,刘大白因肺病逝于杭州钱塘路九号寓所,终年52岁。

人物关系

主要作品

诗集

参考资料:

诗论

参考资料:

杂文

参考资料:

散文

参考资料:

旧诗

参考资料:

理论

参考资料:

周刊

其他

代表诗作

我不是不能用指头儿撕,

我不是不能用剪刀儿剖,只是缓缓地

轻轻地

很仔细地挑开了紫色的信唇;

我知道这信唇里面,

藏着她秘密的一吻。

从她的很郑重的折叠里,

我把那粉红色的信笺,

很郑重地展开了。

我把她很郑重地写的

一字字一行行,

一行行一字字地

很郑重地读了。

我不是爱那一角模糊的邮印,

我不是爱那幅精致的花纹,

只是缓缓地

轻轻地

很仔细地揭起那绿色的邮花;

我知道这邮花背後,

藏着她秘密的一吻。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被秋光唤起,

孤舟独出,

向湖心亭上凭栏而坐。

到三更,无数游船散了,

剩天心一月,

湖心一我。

此时此际,

密密相思,

此意更无人窥破;

除是疏星几点,

残灯几闪,

萤火虫几颗。

蓦地一声萧,

挟露冲烟,

当头飞堕。

打动心湖,

从湖心里,

陡起一丝风,一波。

彷佛耳边低叫,道深深的心事事,

要瞒人也瞒不过。

不信呵,

看明明如月,

照见你心中有她一个。

从低吟里,

短歌离了她底两唇,

飞行到我底耳际。

但耳际不曾休止,

毕竟颤动了我底心弦。

从瞥见里,

微笑辞了她底双唇,

飞行到我底眼底。

但眼底不曾停留,

毕竟闪动了我底心镜。

心弦上短歌之声底写真,

常常从掩耳时复奏了;

心境上微笑之影底写真,

常常从合眼时重现了。

腰有一匕首,手有一樽酒;

酒酣匕首出,仇人头在手。

匕首复我仇,樽酒浇我愁;

一饮愁无种,一挥仇无头。

匕首白如雪,樽酒红如血;

把酒奠匕首,长啸暮云裂!

复旦大学校歌

词:刘大白 曲:丰子恺

复旦大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

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

无羁绊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复旦旦复旦,师生一德精神贯,

巩固学校维护国家,先忧后乐交相勉,

交相勉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复旦旦复旦,沪滨屹立东南冠,

作育国士恢廓学风,震欧铄美声名满,

声名满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文学地位

《卖布谣》最早发表于1920年6月6日的《星期评论》上,刘大白用儿童体叙述农村手工业劳动者的辛劳悲苦,从一个侧面勾画了洋货倾销、农村经济凋敝的图景。这首短诗立即为广大读者所喜欢,并被编入小学教科书,作曲家赵元任将它谱成歌曲,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唱。1924年3月初版的《旧梦》是他的新诗代表作。内收新诗597首(后分编为《卖布谣》《丁宁》《再造》《秋之泪》四集出版)。周作人陈望道为《旧梦》撰序。

中国新文学大系》是中国新文学运动1917年至1927年十年间的理论和作品的选集,由赵家璧主编,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于1935年至1936年间出版。由朱自清编选的《中国新文学大系》里选入刘大白诗达11首之多,正因曾是同事,所以了解他的诗作。1986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的“现代诗歌”栏目中,把他的名字列在第26位,这是一个靠前的名次。

中国文学史》是刘大白没有完成的一部巨著,仅写了引论、上古至商、周至秦、两汉、三国至隋、唐六章。主要叙述各个时代各种文学样式的起源、发展、艺术上的优劣。作者以多个作家作品为例,并引用古今学者的评价,从时代与社会方面剖析作品如此表现的原因。特别是他对中国文学中成就最大、出现最早的诗歌,被称为“诗的花海”的唐代诗歌,更是从政治原因、宗教原因、社会原因、历史原因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为什么诗歌会这样发达,而其他文学样式又相对处于滞后状态,更是说得详细具体。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杭州市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刘大白和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是浙江一师“四大金刚”。“四大金刚”共同选编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粤语文章为教材,制定《国文教授法大纲》,亲自编写越南语丛书。刘大白还是“浙东文坛三叛徒”,三叛徒就是四大金刚中的三位,按年龄排序为刘大白、夏丏尊、陈望道,所谓叛徒,是对旧学之叛逆。

主要成就

在中国新诗史上,刘大白是第一个真正可以将新诗从音律与韵味都写成诗的人,“五四”之前,他已经开始白话诗创作了。在新文化运动中,他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刘大白在文学的评论方面著有《白屋文话》《旧诗新话》《白屋说诗》等谈诗论文的集子,他对文学遗产的认识较全面,评价颇公允。此外,刘大白编写的《五十世纪中国历年表》是一部很重要的工具书

后世纪念

1934年4月,《文艺茶话》第2卷第9期有“纪念刘大白先生特刊”,其中多篇纪念文章,其中的代表作由夏丏尊曹聚仁所作。

参考资料 >

刘大白 ——“欧化老少年”.杭州师范大学.2022-02-09

浙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刘大白.微信公众平台.2025-09-07

武 汉 大 学 图 书 馆 民 国 文 献.武汉大学.2025-09-13

抚东信息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