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盗龙(拉丁学名:Gigantoraptor),是生活于距今8500万年晚白垩世中期的类鸟恐龙,是蜥臀目近颌龙科下的一属。2005年4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和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系统的学者,在中国内蒙古二连盆地沉积的岩石中,发现了巨型似鸟恐龙化石。研究确定其是罕见的巨型盗蛋龙类恐龙,并将其命名为二连巨盗龙(Gigantoraptor erlianensis),这也是该属已知的唯一标本。2007年6月14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了这一新发现。
巨盗龙体形巨大,标本虽为11岁个体,但体长已达8米,站立高度超过5米,体重大约1400千克;如完全成年,个体将更大、更重。其具有典型的盗蛋龙式颅骨——高而短,嘴部发育着巨大的喙,且没有牙齿。脊椎内部呈现海绵状结构,与一些大型素食性蜥脚类恐龙类似,可能旨在减轻体重。后肢十分强壮,小腿修长,奔跑能力很强。据推测,其体表长有羽毛。巨盗龙过着群居的生活,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它们都是一起捕食和御敌的。在捕食时,巨盗龙会相互协作。通常情况下,被巨盗龙盯上的猎物很难逃脱。
2007年,二连巨盗龙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科技十大发现之一;2009年,二连巨盗龙化石被评为十大重大化石发现之一。2025年10月,据阿根廷国家科学与技术研究理事会发布的消息,在该国丘布特省发现的恐龙化石属于一只生活在白垩纪的大型食肉恐龙——巨盗龙。
发现与命名
2005年4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和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系统的学者,在中国内蒙古二连盆地约8000万年前沉积的岩石中,发现了巨型似鸟恐龙化石。研究确定其为罕见的巨型盗蛋龙类恐龙,并将其命名为二连巨盗龙(Gigantoraptor erlianensis)。2007年6月14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了这一新发现。
巨盗龙的拉丁学名为Gigantoraptor,翻译过来就是“巨型盗贼”。它的词源源于拉丁语,将意为巨人的“gigas/gigantis”和意为小偷的“raptor”结合在一起。
分类推测
巨盗龙是已知窃蛋龙下目恐龙中体型最大的成员。窃蛋龙类恐龙具有独特的、类似鹦鹉的颅骨,且长有喙。一些窃蛋龙类在头部有骨质头冠,但巨盗龙的完整头骨尚不明确,科学家仅发现了它的下颌骨。虽然它的许多体型较小的近亲肯定长有羽毛,但不清楚巨盗龙是否也有羽毛。认为幼年巨盗龙的生长速度可能比许多其他双足恐龙更快,能更快长到成年体型。
巨盗龙体长比其所有已知近亲都大得多。它体型巨大,以至于当第一块化石 —— 一根巨大的腿骨被发现时,人们以为它属于蜥脚类恐龙(一种长颈恐龙,如梁龙属)。
与一般的窃蛋龙属相比较,巨盗龙的臀高接近4米,头部伸起来有5米多,体长超过8米,体重估计超过1400公斤,大小可与霸王龙相比;在显微镜下,其骨骼化石中可清晰看到生长纹,由此可推测巨盗龙在死亡时不到12岁,刚进入成年期。专家推测,巨盗龙成年后,身高也许会长到6—7米,体重也许会达到2吨。从巨盗龙的骨骼形态来看,它与鸟类共有100多处相似,为巨盗龙与鸟类有近缘关系提供了证据。根据专家研究结果复原的二连巨盗龙可以看到,巨盗龙除了不能飞,翅膀上有爪子,还长着长长的尾巴,除了羽毛还不够丰满,已经很像一只鸟了。
恐龙向鸟演化是一个躯体尺寸逐渐变小的过程。巨盗龙接近两层楼高的躯体、和看起来远比骆驼还要粗壮的骨骼,的确使人难以把它与鸟类联系起来。巨盗龙的演化模式与祖先的演化模式不同,这无疑增加了恐龙向鸟演化的复杂性,也丰富了人类对恐龙向鸟演化的认识。
巨盗龙与其他几种白垩纪晚期的恐龙共同生活在中国内蒙古地区。这些恐龙包括霸王龙的早期近亲阿莱克托龙、泰坦巨龙类的 Sono龙,以及一些鸭嘴龙科,如巴克龙和计氏龙属。
形态特征
巨盗龙体形巨大,标本虽为11岁个体,但体长已达8米,站立高度超过5米,体重大约1400千克;如完全成年,个体将更大、更重。具有典型的盗蛋龙式颅骨——高而短,嘴部发育着巨大的喙,且没有牙齿。脊椎内部呈现海绵状结构,与一些大型素食性蜥脚类恐龙类似,可能旨在减轻体重。后肢十分强壮,小腿修长,脚趾末端有巨大的指爪。奔跑能力很强。据推测,其体表长有羽毛。
从巨盗龙的身体结构来看,它脑袋较小,脖子很长,有长长的爪子,巨盗龙虽然躯体庞大,但它的腿部结构非常灵巧。
分布范围
巨盗龙生活在在现在戈壁大漠的半干旱环境中,已知发现的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二连盆地。
生活习性
巨盗龙非常聪明,过着群居的生活。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它们都是一起捕食和御敌的。在捕食时,巨盗龙通常会相互协作。一般情况下,被巨盗龙盯上的猎物是不会侥幸逃脱的。
从巨盗龙的身体结构来看,表现出肉食恐龙的特征。巨盗龙可能是啄食植物的植食者,或者是会将虫子、蛋和小动物加入食谱的杂食者。它可能同时食用植物和肉类,以维持其庞大的体型。
相关研究
202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汪筱林团队和国家自然博物馆合作,对中国发现的长形蛋类的蛋壳显微结构开展深入研究,重新厘清认为目前中国确定的长形蛋类包括两蛋科五蛋属,分别是长形蛋科的长形蛋属、巨形蛋属、波纹蛋属和巨型长形蛋科的巨型长形蛋属、巨型纺锤蛋属。
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王强副研究员指出,长形蛋类包含长形蛋科与巨型长形蛋科,是亚洲及北美洲地区的常见类群,也是最早采用副系统分类的蛋化石类群之一。其中,长形蛋属、巨形蛋属和巨型长形蛋属已知与窃蛋龙下目直接相关。随着越来越多恐龙蛋材料的发现,除以上三类的其余长形蛋类成员是否也属于窃蛋龙类所产面临挑战。已有研究显示,驰龙科的蛋壳仅凭硬组织学切片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与上述归属窃蛋龙类的长形蛋类成员十分相似,因而需要新的技术手段加以区分。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宣布,经研究确认,在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发现的一具巨型兽脚亚目化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似鸟恐龙化石。古脊椎所研究员徐星介绍,这具化石是我国科学家于2005年在内蒙古二连盆地大约8000万年前沉积的岩石中发现的,体长约8米,站立高度超过5米,体形可与著名的暴龙超科相比。中国科学院与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局的学者经过两年的联合研究得出结论,这具化石属于鸟类的近亲——窃蛋龙下目,而且是一种处于过渡类型的窃蛋龙,专家最终将其命名为二连巨盗龙。
经过中国科学院和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部门学者长达两年时间的研究、确认,2005年在中国二连浩特市上白垩统二连组地层中发现的一具巨型兽脚类恐龙化石,被认定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罕见的似鸟恐龙化石。中国的科学家在北京发布了这一消息。
专家认为,“二连巨盗龙”具有许多与鸟类相似的特征,这一新的重大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的认识。对于新发现的这一恐龙种类,专家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长羽毛、有喙但没有牙齿的最大型似鸟恐龙”。
专家说,一般的似鸟恐龙个体较小,多数体重在几公斤左右,有的甚至还不足一公斤,但“二连巨盗龙”的体重可达1400公斤,是一般似鸟恐龙的几百倍,称其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似鸟恐龙”绝不过分。
研究意义
2005年,发现的“二连巨盗龙”是迄今全球最大的窃蛋龙下目恐龙,其完整胯骨化石大如脸盆,清晰保存着羽毛演化的原始痕迹,入选2007年“世界十大科学发现”。
2008年,“二连巨盗龙”作为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窃蛋类恐龙化石,创造了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记录。9月1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举办的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质分会第23届年会开幕仪式上,吉尼斯纪录认证官员代表伦敦总部宣读了认证结果,并向二连浩特市政府颁发了认证证书。
获得荣誉
相关事件
2025年10月,据阿根廷国家科学与技术研究理事会日前发布的消息,初步研究显示,在该国丘布特省发现的恐龙化石属于一只生活在白垩纪的大型食肉恐龙——巨盗龙。
参考资料 >
「草原宝藏」恐龙界的异类——二连巨盗龙.百家号.2025-10-13
巨盗龙.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5-10-16
species.gbif.org.2025-10-27
阿根廷研究人员确认一巨盗龙化石.百家号.2025-10-13
Gigantoraptor – The Giant Thief of the Late Cretaceous.Gigantoraptor – The Giant Thief of the Late Cretaceous.2025-10-21
gigantoraptor..nhm.ac.uk.2025-10-28
gigantoraptor.dinos.life/.2025-10-21
目前中国长形蛋类如何分类?最新研究厘清两科五属.科学网-手机版.2025-10-28
北方网:内蒙古发现当今世界上最大似鸟恐龙化石(图).北方网:内蒙古发现当今世界上最大似鸟恐龙化石(图).2025-10-21
破译边境“时光密码”:在二连浩特找化石就像开盲盒.新华网内蒙古频道.2025-10-13
二连巨盗龙创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地质公园网络.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