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化协会
来源:互联网

台湾文化协会是1921年10月17日由林献堂蒋渭水、吴海水、林丽明等在中国台湾发起成立的文化团体,于1931年底被日本殖民者所取缔。

台湾文化协会以从事文化启蒙运动为主,全面开展提高台湾民众的文化水平和启发民智的工作。通过发行会报,设置报刊杂志阅览所,举办各种演讲会、电影欣赏会、戏剧活动,借此将民族自决、自由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传播给台湾民众,以促进民众的政治觉醒,同时也倡导革除吸食鸦片、迷信、铺张浪费、婚葬等方面的社会陋习。在文协举办的各种活动中,以“文化演讲会”最具有影响力,这项活动初期只在城市举行,场次有限。从1923年下半年起,开始巡回至各乡镇演讲,在1925-1926年达到最高潮。1927年1月,文协召开临时代表大会,左派代表连温卿王敏川等在斗争中取得领导权,开始极力传播阶级斗争和抗日思想。1928年10月31日,新文协举行了第二次全岛代表大会,提出“对反动政府的暴压对策”的议案,因而遭到日警的镇压;1931年初,当台共改革同盟派取得新文协领导权后,其“合法”活动几乎全部停止,反日活动更加激进。1931年底,台湾赤色救援会被日警侦破,新文协与农组在赤色救援会中的成员纷纷落入日警手中,被捕人数高达310人,其中150人被移送法院,有53人出庭受审,其中包括新文协领袖王敏川、农组领袖简吉,以及这两个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和成员,随后新文协正式被日本殖民者所取缔。

台湾文化协会坚守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意识,留下“同胞须团结,团结真有力”的呼声。连横杨逵等知识分子发愤著书,展开文化战线的抗日斗争。

成立背景

1895年6月17日,日本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台北市主持始政仪式,它标志着日本在台殖民统治的正式开始。台湾从此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半个世纪之久。随着日本殖民统治的逐步确立,台湾走上了殖民地化的进程,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文化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台湾同胞也饱受着日本殖民者的奴役和欺凌。

日本在台湾实行了一整套殖民统治制度,其残暴和苛酷程度为世界殖民史所罕见。台湾同胞在政治上没有发言权,经济上受尽剥削,社会生活上受尽歧视,完全沦为当时台湾社会的“劣等公民”。日本殖民者在方方面面压制台胞,台胞与日本人之间的矛盾,成为整个台湾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日益尖锐。台湾民族运动就是在这一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

面对日本殖民者的压迫剥削和欺侮凌辱,台胞并没有沉默,他们不畏强暴,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历史沿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和思想潮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族自决原则广泛传播,各国民族运动此起彼伏,爱尔兰独立运动、祖国大陆的五四运动、朝鲜独立起义、俄国十月革命以及日本国内民主运动的兴起,无不给予岛内外台湾知识分子以极大的刺激。在民族自决主义和民主主义等思想潮流的冲击下,台湾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开始发动并领导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运动。1921年10月17日,台湾各界人士在台北静修女子学校举行了文化协会成立大会,与会的知识精英和青年学生300多人。

台湾文化协会成立后,以从事文化启蒙运动为主,全面开展提高台湾民众的文化水平和启发民智的工作。文协通过发行会报,设置报刊杂志阅览所,举办各种演讲会、电影欣赏会、戏剧活动,借此将民族自决、自由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传播给台湾民众,以促进民众的政治觉醒,同时也倡导改善风俗,如吸食罂粟迷信、铺张浪费、婚葬等社会陋习。在文协举办的各种活动中,以“文化演讲会”最具有影响力,这项活动初期只在城市举行,场次有限。从1923年下半年起,开始巡回至各乡镇演讲,在1925-1926年达到最高潮。

随着台湾文化协会部分会员的左派,其宗旨成了争论的问题。文协的左派、各地无产青年组织都主张协会的“方向转换”,把“文化协会的主要任务,从改良主义或民族主义的启蒙运动转为社会主义的政治斗争,即台湾文化协会不仅是文化团体,而且是一个政治团体”。围绕着文协的“方向转换”问题,原有的三派展开了尖锐斗争。1927年1月,文协召开临时代表大会,左派代表连温卿王敏川等在斗争中取得领导权。

此后,新文协还利用暑假返台的赴日本或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组织巡回讲演团,极力传播阶级斗争和抗日思想。1927年,新文协在岛内举办了271场演讲会,参加听众近11万人,民众参与的规模,超越旧文协的时代,然而也因为演讲人用激烈的态度抨击日本在台湾的暴政,致使演讲会多次遭到日警中止和解散。这271场演讲会,受到命令中止的次数高达591次,而情节严重被命令解散的演讲会也达42次。

1927年初,文协分裂后,林献堂退出,连温卿左派主导了文协的活动。这时新文协的主张是组织工人、农民团结小商人和小资产阶级,提高一般民众的觉悟,促进大众文化的实现。但在实际行动上新文协则采取了更为激进的作法。

新文协的抗日活动冲击着日本殖民统治的基础,因而日益成为“日本台湾总督府”欲剪除的心头之患。为了打击新文协,日本殖民者采取一系列抓捕新文协干部的行动,到1928年6月,逮捕了新文协几乎所有的主要领导人。

1928年10月31日,新文协举行了第二次全岛代表大会,不仅将五角星中带有镰刀锤头相互交叉的红色会旗公然带入会场,而且还提出“对反动政府的暴压对策”的议案,因而遭到日警的镇压,当场逮捕16名新文协重要干部并解散集会。在日本殖民者白色恐怖统治之下,新文协并未组织有秩序的退却,而是主张冒险进攻,不顾一切地公开进行无产阶级运动国际纪念日和反对始政纪念日的斗争。1929年3月18日,在台共中央委员庄春火的指导下,新文协林朝宗、周宗远等30多人召开纪念无产阶级运动讲座会,目的在于以1871年3月18日法国巴黎公社的成立与1918年11月17日苏俄革命成功的经验为例,号召新文协必须成立政治性组织,联合日本、朝鲜、台湾被压迫阶级同盟合作,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

1931年初,当台共改革同盟派取得新文协领导权后,其“合法”活动几乎全部停止,反日活动更加激进。这种激进的做法,使新文协的各级组织不断暴露在敌人面前,给敌人逮捕革命群众造成了便利的条件和机会。1931年6月,日本殖民者破获台共组织,捕获绝大多数台共党员,台共组织基本瓦解。1931年9月,留在新文协和农民组合中未被逮捕的台共党员建立台湾赤色救援会,试图重建台共党组织。1931年底,台湾赤色救援会被日警侦破,赤色救援会的新文协与农组成员纷纷落入日警手中,被捕人数高达310人,其中150人被移送法院,有53人出庭受审,其中包括新文协领袖王敏川、农组领袖简吉,以及这两个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和成员,随后新文协正式被日本殖民者所取缔。

组织架构

林献堂为总理,杨吉臣为协理,蒋渭水为专务理事,以及理事41名,创立会员共1032人。在台湾文化协会成立之初的千余名会员中,包含了各阶层人士,既有地主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林献堂、杨吉臣,也有许多进步学生和部分劳动群众,其中青年知识分子居多数。

组织职责

为了避免日本殖民者阻挠,台湾文化协会表面上提出以“助长台湾文化之发展”为宗旨,但其真实目的是对广大民众进行新知识和文化观念的灌输,实施文化启蒙宣传,唤醒台湾同胞的民族意识,以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宣称:“汉族是保有五千年光荣文化之先进文明人,决不屈服于异民族的统治之下。日本的统治方针,乃在消灭所有汉民族的文化和传统,把她作为经济榨取的对象,完全成为日本的隶属民族,或作为被压迫民族,拟加以压迫拘束,我们应该唤起汉民族的民族自觉,把台湾做为我们的台湾,自己统治自己。为排除屈辱团结起来。”

组织活动

台湾文化协会在1925年和1926年举行演讲会315场,1925年的听讲人数最多,达11.78万人,盛况空前。台湾文化协会的巡回演讲,唤醒了台湾民众的民族意识和抗日意识。每当举行演讲会时,听众如潮水般汹涌而至,他们以鸣放鞭炮表示欢迎和喜悦,日本殖民者则如临大敌,以维持治安为由派出大批警察去进行干预和阻挠。台湾文化协会以举办演讲会的方式开启民智的做法,使各地警察局深感威胁,以致日本殖民者要求林献堂、蒋渭水联署提出声明书,声明文协只是文化团体,不作政治运动为保障。由于文协的巡回讲座场次愈来愈多,对群众的影响愈大,再加上演讲会又有宣传“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的举动,日本殖民者无法容忍,于是颁布了《学术讲习会取缔规则》,派出警察在演讲会场监听,如有内容不妥,警方随时可出面制止。

参考资料 >

台湾文化协会抗日纪实.江苏党史.2025-10-27

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新华社推出重磅文章!.新华社.2025-10-27

铭记光复历史 共创复兴伟业——写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中国军网.2025-10-27

铭记光复历史 共创复兴伟业——写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新华网.2025-10-27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