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人民政府
来源:互联网

漯河市人民政府是漯河市的国家行政机关,是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对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闭幕期间,向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现任市长是黄钫

历史沿革

漯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我们的古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贾湖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岗文化契刻符号、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将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多年,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将中国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贾湖遗址的酿酒遗留物、将中国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  

商周,漯河澧河东岸就开始有人类定居,漯河小镇初见雏形,因滨临隐水(今沙河)故称漯河市秦汉召陵区管辖。南北朝时期,隐阳城改称奇雒城。《宋书-州郡志》记载:“景平元年(公元423年)魏师南伐,破许昌城,颍川郡治召陵,称南颍川郡。”颍川郡治,原在阳翟(今禹州),后迁许昌市北朝魏军攻占许昌城后,刘宋所属的颍川郡治便设在召陵县的奇雒城,领召陵、曲阳县临颍县三县,称南颍川郡。北朝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撰著《水经注》卷二十一汝水篇中写道:“汝水又东南,经奇雒城遗址西北,今南颍川郡治也,隐水出焉,世谓之大隐水。”在《水经注》卷二十二颍河篇记载:“颍水又东南,汝水支津注之,水上承汝水别渎于奇雒城三十里,世人谓之大隐水也。东南径召陵区故城南。”郦道元曾实地考察了这些水道,其注准确可信。 

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漯河召陵,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文宗字祖”。 

隋朝,把汉代以来的行政区划由州、郡、县三级,改为州、郡两级,南颍川郡遂被取消。隋炀帝大业年间,将召陵县并入郾城区,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紧傍隐水,隐水又名殷水,城随水名。《资治通鉴》记载:“唐代平淮蔡吴元济叛乱,曾运杨子院(今江苏义征县南)米,自淮安市溯淮入颍,自项城入殷,输于郾城。”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三月,唐军与淮蔡军“夹殷水而军,诸军相顾望,无敢涉殷水者。”南宋时,为防洪水及土匪侵害,在殷城周围修筑了寨墙,因隐、澧水在此交汇,寨取名源汇,镇取名上口(又名新寨镇),与东边的下口(今周口市)镇遥望相呼应。 

元代,因沙澧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将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郾城县记》记述:“沙澧二河在镇西北汇流,形似螺,因此名湾为螺,地以湾名。”《中国地名大辞典》曰:“螺湾河,在河南省郾城区东,名螺湾渡。”《大清一统志》曰:“澧河自县东南螺湾渡北流合沙河,今京汉铁路经之。”由于这里双河汇流,舟楫便利,东通于海,西达于山,南北陆路畅达,故商旅群集,百货荟萃。楚汉、冀鲁、山陕商贾,云集于此,进行物资交流。明永乐年间,郾城知县王季立,曾作《螺湾买棹》诗咏之曰:“沙河东流碧,螺湾汇双河。舟行此焉薄,估客南来多。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木棉茧如雪,收入云间梭。”由此可见其繁华之一斑。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区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清末,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取名漯湾河车站,因名称字多,为便于书写和称呼,省略为漯河车站,漯湾河镇也随之称漯河镇,属郾城县。随着漯河市经济的发展,牛行街牲畜贸易市场的扩大,以及漯河车站的升级,漯河知名度愈来愈高,漯河已为世人所公认。在这种情况下,1958年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承认“漯”字的第二读音。《新华字典》、《辞源》、《辞海》等权威字书,也先后相继认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注:漯,漯河,市名,在河南省。 

1948年7月,设立县级漯河市。1949年1月,漯河市与郾城区合署办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设。1960年6月郾城县并入漯河市。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设。198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漯河市由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辖郾城、舞阳县临颍县3个县和源汇区。2004年再次进行区划调整,现辖临颍、舞阳二县,郾城、源汇、召陵区三区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区。

职权范围

(一)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

(二)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

(三)改变或者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

(四)依照法律的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五)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计划和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城乡建设等事业和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财政、民政、社会保障、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行政工作;

(六)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七)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

(八)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保障少数民族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帮助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宪法和法律实行区域自治,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事业;

(十)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十一)办理上级国家行政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辖区概况

漯河市人民政府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总面积26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4.3万人。截至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8%,居全省第1位,连续四年居全省前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0.9%、8.7%、6.7%,居全省第2、3、6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居全省第3位,地方级税收达104.1亿元,居全省第11位,增长8.2%,居全省第1位,税占比达74.9%,居全省第2位。新入库“四上”企业467家,增加15家。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与评价连续三年居全省前3位。

行政区划

漯河市舞阳县临颍县2个县,源汇区郾城区召陵区3个区,共有58个乡级政区,其中12个街道、37个镇、9个乡,基层自治组织有:1252个村民委员会、110个居民委员会。

 三个开发区为功能区,不列入行政区划,各功能区代管的乡级政区情况为: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后谢镇邓襄镇;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代管黑龙潭镇姬石镇,西城区代管阴阳赵镇。

机构设置

市政府工作部门

县区

直属单位

派出机构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政府网.2025-09-14

领导之窗.漯河市人民政府.2025-09-14

历史沿革.漯河市人民政府.2025-09-14

漯河概况.漯河市人民政府.2025-09-14

行政区划.漯河市人民政府.2025-09-14

机构设置.漯河市人民政府.2025-09-14

乔彦强.漯河市人民政府.2025-09-14

周剑.漯河市人民政府.2025-09-14

王继周.漯河市人民政府.2025-09-14

吴玉培.漯河市人民政府.2025-09-14

宋琰琰.漯河市人民政府.2025-09-14

闫沛.漯河市人民政府.2025-09-14

抚东信息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