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
来源:互联网

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英文名:Iwo Jima class Amphibious Assault Ship,舷号:LPH),是美国海军第一代两栖攻击舰,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两栖攻击舰。该级舰包括硫磺岛号(LPH 2)、冲绳号(LPH 3)、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号(LPH 7)、关岛号(LPH 9)、的黎波里号(LPH 10)、新奥尔良号(LPH 11)、仁川号(LPH 12)七艘舰。

1958年,美国海军对“塞蒂斯”号航母改装成功后,就提出建造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该级舰共计建造7艘,1959年4月,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首制舰“硫磺岛”号由华盛顿州布雷默顿的普吉特湾海军造船厂开始龙骨铺设。1961年9月,首制舰“硫磺岛”号建成服役。1962年至1968年,先后有冲绳号、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号、关岛号、的黎波里号、新奥尔良号建成服役。1970年6月,第七艘仁川号建成服役,至此7艘舰全部建成服役。1995年3月,“仁川” 号被升级改造为反水雷指挥与支援舰,舷号变更为MCS-12。截至2002年6月,该级舰全部退役。

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标准排水量11000吨,满载排水量18474吨;舰长183.6米;舰宽32.9米,吃水深度8米;航速22节;舰员编制667人;兵员容纳量2157人;搭载航空器为25架直升机;武器装备方面,初始建造状态配备4门3英寸/50倍径高射炮,后续改装中拆除2门3英寸/50倍径高射炮,替换为2座8联装“北约轻型RIM-7M“海麻雀”舰空导弹”基本点防御导弹系统(BPDMS)发射装置,并新增2座”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近防航空武器系统(CIWS);推进系统采用2台600磅/平方英寸锅炉、1台齿轮传动蒸汽轮机、1 根推进轴,输出功率2.2万轴马力,续航力10000海里/20节。该级舰可全面支援美国海军陆战队营级登陆队,搭载该部队的武器装备、车辆、设备,以及一支加强型运输直升机中队和各类支援人员。具备作战就绪状态的海军陆战队员会乘坐直升机飞抵敌方防御后方的内陆区域,通过孤立敌方战略据点、破坏通信系统,再与从滩头登陆的陆战队队员协同,最终夺取作战目标控制权。此外,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还可搭载直升机反水雷中队支援扫雷行动,同时能执行人道主义援助任务,以及在海外爆发内部冲突时,撤离美国大使馆人员及受困公民等非战斗人员撤离任务。

历史沿革

建造背景

第二次中东战争中,直升机被首次运用在两栖作战上,这引起了美国人的注意。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海军出现了“垂直登陆”“超视距登陆”和“均衡装载”等多种两栖作战新概念,这些概念的核心是利用直升机、气垫登陆艇等装备搭载人员和物资在对方雷达系统视距之外发起攻击。这种攻击方式,避免了两栖舰艇直接暴露在对方的火力之下,但是这样会导致两栖装备增多,并进一步导致编队舰艇数量的增加。所以,美国军队需要设计一款可同时操作直升机以及登陆艇进行两栖作战的新型两栖战舰艇,于是专门的大型两栖攻击舰诞生了。

建造历程

1958年,美国海军对“塞蒂斯”号航母改装成功后,就提出建造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

硫磺岛号

1959年4月2日,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首制舰“硫磺岛”号(LPH-2)由华盛顿州布雷默顿的普吉特湾海军造船厂开始龙骨铺设。1960年9月17日,“硫磺岛”号下水,由哈里・施密特夫人为其举行命名仪式。1961年8月26日正式服役,由T・D・哈里斯上校(Captain T. D. Harris)担任首任舰长。

冲绳号

1960年4月1日,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第二艘舰“冲绳号”号(LPH-2)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海军造船厂开始龙骨铺设。1961年8月19日,“冲绳号”号下水,由阿肯色州参议员约翰・L・麦克莱伦的夫人为其举行命名仪式。1962年4月14日,“冲绳号”号正式服役,由威廉・E・莱莫斯上校(Capt. William E. Lemos)担任首任舰长。

瓜达尔卡纳尔号

瓜达尔卡纳尔号是美国海军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的第三艘舰,由美国海军陆战队前司令肖普将军(General Shoup)的夫人佐拉・肖普(Zola Shoup)担任命名,名称来自1942年至1943年的所罗门群岛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该舰是美国海军历史上第二艘以”瓜达尔卡纳尔”命名的舰艇。

1959年12月21日,美国海军下单订购“瓜达尔卡纳尔”号;1961年9月1日,该舰在江南造船铺设龙骨;于1963年3月16日下水,同年7月20日正式服役。,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海军造船厂被授予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号建造权,开始建造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系列的瓜达尔卡纳尔号,1961年9月1日,开始铺设龙骨。1963年3月16日,该舰下水试航。1963年7月20日正式服役,由戴尔・K・彼得森上尉(Captain Dale K. Peterson)担任首任舰长。

关岛号

“关岛”号是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的四号舰,同时也是美国海军第三艘以马里亚纳群岛最大岛屿——关岛命名的舰船,更是首艘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关岛战役这一历史事件而命名的美国海军舰艇。

1961年9月21日,美国海军下单订购“关岛”号。1962年11月15日,“关岛”号(LPH-9)的龙骨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海军造船厂铺设。1964年8月22日,“关岛”号建成下水。1965年1月16日完成舾装后,该舰正式服役。作为美国海军第三艘以二战关岛战役命名的舰船,其前序同名舰艇为二战末期服役的“关岛”号巡洋舰(CB-2,第二艘以关岛命名的美国军队舰艇)。

的黎波里号

“的黎波里”号是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直升机登陆平台舰)的五号舰,舰名源自“ 的黎波里港战役”。1803年,因美国商船长期遭巴巴里海盗劫持,美国派遣一支舰队前往当时属于巴巴里地区、现位于利比亚境内的的黎波里,以应对海盗威胁,该舰名正是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

1964年6月15日,“的黎波里”号(LPH-10)的龙骨在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的英格尔斯造船公司(Ingalls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铺设。两年一个月零二十二天后,即1966年8月6日,该舰在费城海军造船厂正式服役,由小亨利・苏尔斯特德上校(Capt. Henry Suerstedt, Jr.)担任首任舰长。

新奥尔良号

新奥尔良号是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的六号舰,同时也是美国海军第四艘以“新奥尔良”命名的舰船。作为美国海军第三艘以“新奥尔良”命名的舰船,其前序同名舰艇分别为:1898年服役、参与美西战争的“新奥尔良”号轻巡洋舰,以及1934年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太平洋战争广泛作战的“新奥尔良”号重巡洋舰(CA-32)。

1966年3月1日,“新奥尔良”号(LPH-11)的龙骨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费城海军造船厂铺设,1968年2月3日,“新奥尔良”号建成下水,1968年11月16日,该舰正式服役,由G・M・埃文上校(Captain G.M. Even)担任首任舰长。

仁川号

“仁川”号(LPH-12)是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的最后一艘。1968年4月8日,“仁川”号在美国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西岸英格尔斯造船厂铺设龙骨,1969年5月24日,“仁川”号建成下水,1970年6月20日,“仁川”号正式服役。

升级改造

1995年3月,“仁川” 号进行舰种重新分类,被定为“反水雷指挥与支援舰”(Mine Countermeasures Command and Support Ship),舷号变更为MCS-12。随后,该舰返回帕斯卡古拉的英格尔斯造船厂,接受适应性改装以适配新任务。1996年9月30日,“仁川” 号被重新编入现役海军预备役部队。其吨位、尺度超过了由大型登陆舰改装成的反水雷母舰,反水雷战能力大为提高。MCS型反水雷母舰上的扫雷1具为舰上所携载的20艘扫雷小艇和2架扫雷直升机。

该级各舰

设计特点

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是美国海军首型专门设计建造的直升机两栖攻击舰,其核心定位是通过直升机实现陆战队”超视距登陆”。该级两栖攻击舰上设计搭载25架直升机或“海鹞”式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实际上,该舰由于甲板过短和没有滑跃设计,“海鹞”式战斗机多数情况下很难正常起飞,基本都是在甲板上进行垂直起降作业。一般情况下,硫磺岛级仅搭载4架“海鹞”式战斗机,其余均为直升机。

基本数据

舰体参数

人员配置

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舰员编制:667人(负责舰艇航行、操控、航空保障等基础运营,仁川号改为扫雷指挥舰后人员配置为1,467名)

搭载登陆部队:180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含营级登陆队及配套装备,具备独立两栖突击能力,兵员容纳量为2157人)

动力系统

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采用蒸汽动力推进,配置简洁且符合当时两栖舰需求:

武器系统

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以”自卫防御”为核心,后期根据任务需求进行了升级:

雷达系统

航空装备

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作为”直升机专用两栖攻击舰”,航空设施与搭载能力是核心亮点:

两栖作战能力

服役情况

硫磺岛号

1961年8月26日,“硫磺岛”号正式服役,由T・D・哈里斯上校担任首任舰长。作为美国海军首艘从龙骨开始就专为两栖攻击舰设计建造的舰艇,“硫磺岛”号可搭载直升机及一支海军陆战队分遣队,以践行美国海军最新的”垂直包围”两栖作战理念。完成试航训练后,1961年,该舰在加利福尼亚州海岸开展两栖演习。1962年4月,“硫磺岛”号加入第八联合特遣部队,前往约翰斯顿岛-夏威夷地区,参与一系列重要核试验。期间,该舰完成了多个岛屿的人员撤离任务,并参与试验评估工作。7月26日,“硫磺岛”号从试验区域启航前往珍珠港,随后继续航行至圣迭戈,于8月10日抵达。

1962年9月,“硫磺岛”号在加利福尼亚州参与全面两栖演习;10月17日,从圣迭戈启航,执行首次西太平洋部署任务。然而,10月19日,苏联古巴部署进攻性导弹引发危机,“硫磺岛”号随即返回圣迭戈,并于10月22日至 27日搭载海军陆战队,随后迅速启航前往加勒比海。作为美国强大的海上机动力量之一,该舰在”戒备”状态下巡航,直至12月古巴局势缓和。12月13日,“硫磺岛”号返回圣迭戈,在维护美国及拉丁美洲安全的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硫磺岛”号参与了美国众多重大事件:服役初期,它曾在核试验现场部署、参与古巴导弹危机应对行动、在越南沿海执行任务,还负责阿波罗 13 号飞船的回收工作;服役后期,该舰调至美国大西洋舰队,在黎巴嫩沿海驻守,并参与了“沙漠盾牌”与“沙漠风暴”行动。“硫磺岛”号为美国服役时长共计31年10个月18天,最终于1993年7月14日退役。

1995年9月,“硫磺岛”号从美国海军舰艇名录中除名,随后在费城进行拆解,之后被拖至上游区域。1996年8月,该舰舰体残骸以14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神秘航运贸易公司(Mystic Shipping and Trading Co.),并被拖往新奥尔良

冲绳号

1962年4月14日,“冲绳”号(LPH-3)正式服役。完成舾装与试航训练后,“冲绳”号首次执行任务是在1962年10月的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此后,该舰长期在东海岸执行任务,直至1967年1月,因美国为应对越南战事而大规模集结海军力量,“冲绳”号将母港迁至圣迭戈。在整个服役生涯中,“冲绳”号多次部署至西太平洋,并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为波斯湾的军事行动提供支援。1968年4月4日,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项强化训练后,“冲绳”号在夏威夷可爱岛以北380英里处回收了无人阿波罗6号飞船返回舱。此后,该舰继续开展演习与维护工作,并于1969年11月2日至1970年6月26日期间执行第二次西太平洋部署,随后返回圣迭戈进行人员休假与舰艇维护。此后,“冲绳”号继续承担国内外防务支援任务,在本土海域执行任务与前往远东部署之间交替进行。该舰为美国服役时长共计30年8个月3天,最终于1992年12月17日退役。2002年6月6日(即诺曼底登陆58周年纪念日),“冲绳”号在加利福尼亚州附近海域举行的舰队演习中被作为靶船击沉。

瓜达尔卡纳尔号

1963年7月20日正式服役,由戴尔・K・彼得森上尉(Captain Dale K. Peterson)担任首任舰长。1969年3月13日,“瓜达尔卡纳尔”号奉命前往北大西洋,执行阿波罗9号飞船的回收任务,成功收回了飞船的指令舱和机组人员。1971年,该舰成为美国首艘搭载AV-8A战机并开展相关运作试验的舰船。1978年,舰上配备UH-1N双休伊舰载直升机(机身编号 160827);同年10月8日,该舰到访英国南安普顿港,当时舰上还搭载着一架CH-53直升机(机身编号156960)。

1982年2月11日,“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号从美国弗吉尼亚诺福克港前往挪威海域途中,停靠英国德文波特皇家海军基地,舰上搭载着美国海军陆战队HML-167航空中队的CH-46E 直升机和 UH-1N 直升机。同年9月25日至28日,该舰又到访英国朴次茅斯皇家海军基地,当时舰上搭载着HMA-767、HMA-773和HMH-777三个直升机中队的机型。

1987年,“瓜达尔卡纳尔”号部署至波斯湾,舰上的海军MH-53E直升机首次执行实战扫雷任务。1994年8月31日,该舰正式退役。2005年5月19日,“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号被作为靶船击沉。

关岛号

1965年4月,“关岛”号驶往弗吉尼亚诺福克,将其设为新母港。随后,该舰立即前往古巴关塔那摩湾开展舰队复训,1965年7月返回诺福克,随即启动两栖突击训练。此后,“关岛”号以美国东海岸为基地,分别于1966年、1967年和 1969年多次部署至加勒比海。1966年9月18日,该舰执行了“双子座 11 号”飞船返回舱的回收任务,接回了航天员迪克・戈登(Dick Gordon)与皮特·康拉德(Pete Conrad)。

1971年,“关岛”号被选定为“制海舰项目”(Sea Control Ship Project)的试验舰。作为两栖攻击舰(LPH),其舰体平台适合搭载垂直/短距起降的鹞式战斗机反潜直升机;1974年之前,美国军队通过该舰开展多次演习,以评估制海舰作战概念的可行性。在剩余的服役生涯中,“关岛”号定期部署至地中海,期间还穿插前往北大西洋,参与寒带两栖突击演习。1983年10月,该舰参与格林纳达入侵行动,任务结束后因黎巴嫩内战局势,直接开赴地中海。

1985年完成大修后,“关岛”号返回美国东海岸执行常态化值班任务,期间交替部署至地中海与加勒比海。1990年8月,“关岛”号从诺福克启航前往波斯湾,参与“沙漠盾牌”与“沙漠风暴”行动。1991年1月部署期间,该舰还被调往索马里,撤离当地外交人员,同年3月返回诺福克。1994年6月,“关岛”号获殊荣,代表美国海军赴英国南安普敦市与法国瑟堡,参与诺曼底登陆50周年纪念仪式。1996年春至夏初,“关岛”号(被誉为“强大的九号公司”,Mighty Nine)驶往利比里亚蒙罗维亚沿海,担任“坚定响应行动”(Operation Assured Response)旗舰;舰上搭载的海军陆战队员负责守卫美国大使馆建筑群,在利比里亚内战肆虐的背景下,确保了使馆人员的安全。

1997年10月至1998年4月,“关岛”号执行最后一次部署任务,前往地中海参与多场多国联合演习;期间接到临时指令,紧急前往波斯湾支援“沙漠惊雷行动”(Operation Desert Thunder)——当时伊拉克拒绝遵守联合国武器核查规定,并威胁驱逐核查人员。“关岛”号抵达后不久,伊拉克同意配合核查,允许核查人员无阻碍进入所有可疑武器地点。1998年4月3日,“关岛”号最后一次返回母港,为其服役生涯画上句点。

1998年8月25日,“关岛”号正式退役;2001年10月16日,“关岛”号在舰队实弹射击训练演习(SINKEX)中被击沉。

的黎波里

在费城海军造船厂完成舾装后,“的黎波里”号穿越巴拿马运河,1966年11月抵达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将此处设为母港并开始驻泊。1967年5月,“的黎波里”号开启首次西太平洋部署。此后七年间,该舰先后四次部署至西太平洋越南战区,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提供空中突击能力支持。

20世纪70年代末至1990年,“的黎波里”号主要在太平洋海域执行值班任务。作为“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的一员,它与同型舰艇交替部署,遵循“维护大修—复训—两栖训练—西太平洋部署与本土训练/维护交替”的常规任务周期。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的黎波里”号启航前往阿拉伯海波斯湾作战区域。1990年末,该舰接到任务,负责支援波斯湾北部的扫雷行动——由舰上搭载的CH-53“海种马”直升机执行扫雷任务。1991年2月18日,“的黎波里”号触雷;得益于舰员的专业处置,该舰得以继续留在任务海域,待将扫雷任务移交“新奥尔良”号(USS New Orleans)后,才驶往巴林的造船厂进行紧急干船坞维修。

1995年前,“的黎波里”号还多次部署至西太平洋至印度洋区域。1995年9月15日,该舰正式退役。2006年12月,“的黎波里”号被拖至夏威夷州珍珠港,用于弹道导弹防御项目,充当发射平台。为发射小型弹道导弹,该舰会被拖至离岸约100英里处,任务完成后返回珍珠港。2007年10月,完成首次测试任务,2008年,开展第二次测试。2018年5月,“的黎波里”号被拖至得克萨斯州布朗斯维尔,进行拆解处理。

新奥尔良号

美国海军接收“新奥尔良”号后,该舰于1969年8月至1970年3月部署至远东越南作战区域。1970年8月,“新奥尔良”号为理查德・尼克松总统访问墨西哥巴亚尔塔港提供安保支援。1971年2月9日,该舰执行阿波罗14号飞船回收任务,接回航天员艾伦·谢泼德(Alan Shepard)、斯图尔特·罗萨(Stuart Roosa)与艾德加·米切尔(Edgar Mitchell)。

1971年5月至11月,“新奥尔良”号再次部署至东南亚;经过一段时间的维护保养后,该舰于 1972年7月开启第三次西太平洋部署,期间参与菲律宾洪水救灾行动,提供人道主义援助。1973年,“新奥尔良”号被指定为“扫尾行动”(Operation End Sweep)的指挥舰,负责组织清除北越海域水雷的任务。在剩余的服役生涯中,“新奥尔良”号常规部署至西太平洋,同时交替开展训练与维护工作。除执行航天器回收任务外,该舰还曾在伊朗人质危机期间部署至印度洋,并为隆纳•威尔森•雷根总统访问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提供支援。1990年1月,“新奥尔良”号作为“沙漠盾牌”与“沙漠风暴”行动的一部分,部署至波斯湾。此外,“新奥尔良”号还在电影《阿波罗 13 号》中“客串”其同型舰“硫磺岛”号(LPH-2)。

1997年10月31日,“新奥尔良”号正式退役,随后被封存于加利福尼亚州苏森湾海军舰艇维护设施(NISMF Suisun Bay)。2010年7月10日,该舰舰体在夏威夷附近海域被用作靶船,由B-52轰炸机发射多枚导弹及激光制导炸弹击沉。

仁川号

1970年6月20日,“仁川”号正式入列美国海军,舷号LPH-12,编入大西洋两栖部队。1972年至1973年期间,“仁川”号完成环球航行。其常规部署任务是作为海军陆战队两栖戒备群的组成部分前往地中海,但也时常执行非常规任务:环球航行便是例证之一,其他任务还包括1978年部署至南大西洋及西非地区、1982年黎巴嫩内战期间在贝鲁特附近海域执行任务、1990年至1991年支援“沙漠盾牌”与“沙漠风暴”行动,1995年3月,被改装为反水雷指挥与支援舰,舷号变更为MCS-12。改装为MCS-12后,该舰搭载 “S-65/CH-53直升机” 直升机执行扫雷任务。

2002年6月20日,“仁川”号在得克萨斯州英格尔赛德正式退役,随后被封存于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大西洋后备舰队(Atlantic Reserve Fleet)。2004年5月24日,该舰从海军舰艇名录中除名;同年12月5日,该舰在弗吉尼亚弗吉尼亚海滩以东海域被击沉。

获得荣誉

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关岛”号在服役期间荣获多项荣誉,包括:战斗行动勋表、美国海军集体嘉奖(3次)、美国海军优异集体嘉奖(3次)、美国海军“E”战斗勋表(6次)、美国海军远征勋章(2次,均因黎巴嫩行动)、美国国防服务勋章、美国武装部队远征勋章(6 次)、西南亚服务勋章、美国武装部队服务勋章、人道主义服务勋章(2次,均因贝鲁特行动)、美国海岸警卫队优异集体嘉奖及科威特解放勋章。

的黎波里”号服役期间荣获多项荣誉,包括:战斗行动勋表(3次)、联合优异单位奖、美国海军集体嘉奖(4次)、美国海军优异集体嘉奖、美国海军“E”战斗勋表(2次)、美国国防服务勋章、越南服役勋章、西南亚服务勋章、美国武装部队远征勋章(3次)、南越英勇集体嘉奖及越南战争勋章。

服役期间,“新奥尔良”号荣获多项荣誉,包括:美国海军集体嘉奖、4次战斗效能奖、优异集体嘉奖、美国海军远征勋章、美国武装部队远征勋章、西南亚战役勋章、越南服役勋章及科威特解放勋章。

“仁川”号及编队其他舰船因1982年黎巴嫩内战期间执行任务,获得美国 “海军远征勋章” 与 “海军集体嘉奖”——其中 “海军集体嘉奖” 的荣誉等级相当于授予个人的 “银星勋章”(Silver Star),适用于作战场景。

建造意义

是美国海军首型从龙骨阶段就按”专用直升机航母”标准设计的两栖攻击舰,彻底摆脱了传统两栖舰”依赖滩头登陆”的局限。其通过25架直升机,1800名陆战队”的配置,实现了”超视距、快速化”的两栖突击模式,为后续美国军队”垂直登陆”战术发展奠定了装备基础,也成为现代两栖攻击舰设计的重要参考范式。

相关事件

高压蒸汽泄漏事故

“硫磺岛”号(LPH-2)曾作为美军军事力量的一部分部署至波斯湾,这支力量最终参与了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赶出科威特的行动。1990年10月30日,该舰发生高压蒸汽泄漏事故,造成10名船员死亡,但经维修后,“硫磺岛”号仍保持全面作战能力。事故原因是机舱内的一个蒸汽涡轮阀门发生严重机械故障,导致温度高达850华氏度(约454摄氏度)的过热蒸汽泄漏至机舱。

关岛号相关

1977年1月17日,“特伦顿”号船坞运输舰(USS TRENTON,LPD-14)的一艘机械化登陆艇6型机械化登陆艇,搭载124名海军陆战队员与水兵,从海岸返回“特伦顿”号及“关岛”号途中,与正驶入巴塞罗那港商船“URLEA”号相撞。事故导致 LCM-6 型登陆艇倾覆,49名军人不幸遇难。为纪念此次事故中的遇难军人,巴塞罗那港的哥伦布纪念碑附近立有一座雕塑。

1981年1月27日,“关岛”号在诺福克海军基地停靠期间,一个无人使用的舱室突发疑似人为纵火引发的小型火灾,未提及人员伤亡或重大装备损坏。7月19日,“关岛”号在大西洋海域开展训练任务时,一架CH-53直升机在舰上着陆过程中坠毁并起火。事故造成4人死亡,另有11名海军陆战队员及水兵受伤。

波斯湾触雷事件

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期间,“的黎波里”号被编入反水雷部队(MCM force),奉命向费拉卡岛海岸方向执行扫雷任务。期间,该舰与反水雷部队其他舰船遭到伊拉克“蚕”式(Silkworm)反舰导弹火控雷达锁定。反水雷部队随即撤离至导弹射程之外,待联军摧毁伊拉克导弹发射阵地后返回该海域。1月18日03时45分,“的黎波里”号在一处未被探测到的伊拉克雷区,触碰到一枚锚定触发水雷。爆炸在舰体水线以下炸出一个16英尺×20英尺的破口。当“复仇者”号反水雷舰(USS AVENGER,MCM-1)与“领袖”号反水雷舰(USS LEADER)试图协助受损的“的黎波里”号时,“普林斯顿”号巡洋舰(USS PRINCETON,CG-59)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驶入一片“蝠鲼”式(Manta)水雷区,同样触碰到一枚“蝠鲼”式水雷。在“的黎波里”号与“普林斯顿”号的损管团队全力扑救火灾、控制进水的同时,“不屈”号反水雷舰(USS IMPERVIOUS)、“领袖”号与“复仇者”号继续在该区域搜索剩余水雷。“的黎波里”号在后续数天内仍坚持执行任务,直至“拉萨勒”号指挥舰(USS LA SALLE,AGF-3)与“新奥尔良”号两栖攻击舰(USS NEW ORLEANS,LPH-11)接替其任务后,才驶往巴林进行维修。

仁川号火灾

2001年10月,“仁川”号在港口内进行动力系统测试与评估时,锅炉舱突发燃油火灾。火灾确切原因至今未明,当时舱内有9名水兵正在作业,整个舱底迅速被火焰吞噬,最终仅8人成功撤离至安全区域。由于火灾造成的损坏范围过大,美国海军决定让该舰退役,而非投入资金进行必要维修。

参考资料 >

Iwo Jima class Amphibious Assault Ship - LPH.seaforces.org.2025-09-13

イオー・ジマ級強襲揚陸艦Iwo Jima class Amphibious Assault Ship.kasado.2025-09-14

USS Inchon LPH-12 (1970-2004).mesotheliomasymptoms.2025-09-14

History of the U.S.S. Iwo Jima.rootsweb.2025-09-14

U.S.S. IWO JIMA.hullnumber.2025-09-14

U.S.S. OKINAWA.hullnumber.2025-09-14

LPH 7 USS Guadalcanal.seaforces.org.2025-09-13

LPH-7 USS Guadalcanal.helis.2025-09-14

USS Guam (LPH 9).navysite.2025-09-14

U.S.S. GUAM.hullnumber.2025-09-14

U.S.S. TRIPOLI.hullnumber.2025-09-14

USS Tripoli (LPH 10).navysite.2025-09-14

USS New Orleans (LPH 11).navysite.2025-09-14

U.S.S. NEW ORLEANS.hullnumber.2025-09-14

USS INCHONLPH 12.uscarriers.2025-09-14

U.S.S. INCHON.hullnumber.2025-09-14

Uss Iwo Jima LPH-2 - History.ussiwojimaclassassociation.org.2025-09-13

USS Okinawa (LPH-3) History.ussiwojimaclassassociation.org.2025-09-13

USS Guadalcanal (LPH 7).navysite.2025-09-14

U.S.S. GUADALCANAL.hullnumber.2025-09-14

抚东信息技术网